[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7024.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炫;安基沦;郑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门锁 装置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包括:
开启杆,所述开启杆通过第一铰接销可旋转地联接到底板,以依靠其旋转来锁定/释放车门;
释放杆,所述释放杆和所述开启杆一起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销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板,并且所述释放杆具有在预定长度中延伸的第一槽;
联锁杆,所述联锁杆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板,并且所述联锁杆具有设置在所述联锁杆的一端上的推动突出部,所述推动突出部与所述释放杆的下端接触,使得所述释放杆通过所述联锁杆的旋转而转动;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便其可旋转且竖直地可移动,所述操作杆包括:形成在所述操作杆的中间部分中的第二槽;以及形成在所述操作杆的下端上并且接合在所述第一槽中的锁定突出部,其中当所述释放杆转动时,所述锁定突出部推动并转动所述开启杆,因此车门被释放;以及
惯性杆,所述惯性杆通过旋转轴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板,并且所述惯性杆包括形成在所述惯性杆的一端上并且接合到所述第二槽的插入突出部,
其中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惯性杆通过惯性力反向旋转,使得所述插入突出部向下移动所述操作杆,因此将所述操作杆从所述操作杆的所述锁定突出部推动所述开启杆的位置上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车门手柄的导线连接到所述联锁杆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释放杆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槽纵向地形成在所述延伸部分中,所述开启杆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槽一起与所述锁定突出部接触,并且所述开启杆的所述下端比所述第一槽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释放杆和所述开启杆能够弹性地绕所述第一铰接销枢转,使得所述释放杆和所述开启杆在转动后返回其原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枢轴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上,辅助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辅助支架具有与所述枢轴突出部接合的第三槽,其中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枢轴突出部竖直地移动并且绕所述第三槽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支架弹性地且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底板,使得在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惯性杆的所述反向旋转而转动后,当所述惯性力被移走时,所述辅助支架返回其原始位置,因此所述操作杆被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枢轴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杆的上端上,所述第二槽形成在所述操作杆的所述中间部分中,并且所述锁定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杆的所述下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惯性杆的所述中间部分通过所述旋转轴联接到所述底板,所述插入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惯性杆的第一端上,并且配重设置在所述惯性杆的第二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其中所述惯性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基于所述惯性杆的中间部分而相互弯曲,其中所述惯性杆的所述中间部分通过所述旋转轴联接到所述底板,所述插入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惯性杆的第一端上,并且配重设置在所述惯性杆的第二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0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