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易雷电预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6423.5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霖;蒋浩;黄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雷电 预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器,尤其涉及一种简易雷电预测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会引起家庭失火,如果没有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就会损坏家用电器,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简易雷电预测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直流电源、天线、驱动自激式压电发声器、发光二极管、滑动变阻器、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二极管,所述天线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驱动自激式压电发声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滑动变阻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驱动自激式压电发声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再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仅仅由一根短导线构成的天线可检测半径3.2km范围内的云中放电,可以在发生雷击前,根据云层内部的放电而发出早期声光报警,使人们提前做好预防,避免损坏家用电器和造成人身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直流电源、天线、驱动自激式压电发声器WD1、发光二极管D2、滑动变阻器VR1、第一晶体管TR1、第二晶体管TR2、第三晶体管TR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二极管D1,天线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晶体管TR1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的正极D1、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驱动自激式压电发声器WD1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R1的基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滑动变阻器V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TR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晶体管TR2的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TR2的发射极同时与滑动变阻器VR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滑动变阻器VR1的滑动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TR3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连接,第二晶体管TR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晶体管TR3的基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三晶体管TR3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和驱动自激式压电发声器WD1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后再与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TR1、第二三极管TR2和第三三极管TR3均为PNP型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6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设备及显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发光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