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盐LiBF4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6132.6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园;邓小宇;杜秀月;李翔;年洪恩;任秀峰;张斌斌;曹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810008***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libf sub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盐LiBF4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起着输送锂离子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电解液是获得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问题。
目前商业上采用的典型液体电解质液是将LiPF6溶解在线型碳酸酯和环状碳酸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所制得的。尽管LiPF6基电解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电导率以及能形成稳定的SEI膜等优点,但是这种电解液对水分过于敏感,对热不稳定,且受热后容易释放出PF5。为了避开LiPF6的这些缺点,人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开发其它的电解液体系,LiBF4基电解液体系就是其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在几种常用的电解质盐中HF的含量以这样的顺序递减:LiPF6 > LiCF3SO3 > LiTFSI >LiClO4 > LiBF4,可看出在这方面LiBF4有明显的优势,而且LiBF4比LiPF6稳定。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在LiBF4基电解液体系中对于电导率、安全性能、工作温度范围、电极材料的界面特性,有效、稳定的SEI膜形成及电解液功能组分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极具意义的大量进展,为LiBF4基电解液的实际应用创造了可靠的技术条件。
就目前而言,还没有LiBF4分析测定的国家标准,一些企业也从未公布过其行业测定方法。因此,为四氟硼酸锂产品提供准确的技术指标、分析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快速准确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盐LiBF4分析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盐LiBF4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配制并标定Na2S2O3.5H2O溶液:将10g Na2S2O3·5H2O溶于800mL水中,在电炉上煮沸10min,放置室温,即得浓度为5×10-2~6×10-2mol/L的Na2S2O3.5H2O;利用基准试剂K2Cr2O7溶液按常规方法对该Na2S2O3.5H2O进行标定,即得0.056mol/L Na2S2O3·5H2O溶液标准溶液;
⑵配制并标定KI3溶液:将15.0g的KI溶于水中,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 6.4g I2 ,待其完全溶解后移入500mL 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放置24~48h后即得KI3溶液;移取10.00mL 所述步骤⑴所得的Na2S2O3·5H2O溶液标准溶液于碘量瓶中,用100mL 水稀释,加入1mL 淀粉指示剂,并用配制好的KI3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即得0.0511mol/L KI3标准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6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