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采系统的地层化学产热深部解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3961.9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郭钢;李琼玮;杨全安;孙雨来;李明星;刘伟;奚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09K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地层 化学 产热深部解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井的一种化学法解堵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注采系统的地层化学产热深部解堵工艺,利用油水井注采系统,通过含氮化合物与氧化物化学剂在井下进行反应,通过井下产气产热解除油水井堵塞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田解堵工艺主要包括:化学解堵和物理解堵。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层的二次伤害,同时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对人身健康危害较大;由于是长时间高压挤注,有些地层物性极差,属特低渗透储层,挤注压力在35MPa以上,现场所以危险系数大;堵塞物只是变松散或是运移并没有消除,也没有从地层排出,存在很大的潜在伤害。并且,解堵往往只针对单一油井或是水井,不是针对注采井网或全系统,经常出现水井达到配注,而对应的油井不出液的情况,解堵有效期较短,只解除近井地带堵塞,深部堵塞不能得到有效清除。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1418680A,提供了一种化学法解堵工艺,利用酸与然酸盐反应,只能对近井地带的碳酸盐垢及金属腐蚀物垢进行解除,地层深部堵塞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解堵周期短。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1285378A,提供了一种HSA符合解堵工艺,利用复合酸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油水井近井地带进行解堵,见效较快,但维持周期有限。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2031945A,提供了一种油水井解堵方法及油水井解堵系统,利用在井口的脉冲抽压,在井筒与井底形成负压,周期向储层注入酸液解堵,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对注水井解堵成功,不能对对应油井起到明显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利用油水井注采系统,通过含氮化合物与氧化物化学剂在井下进行反应,在井筒产生气体,造成“气举作用”,同时大量反应伴生热将堵塞物分解,解除油水井堵塞。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施工工艺是:
①在堵塞井的注入水中加入化学剂A,浓度为0.5~2mol/L;
②对相应的油井采出水中化学剂A的含量进行检测,直到检测浓度为0.5~2mol/L(通过紫外分光光度等方法);
③用水泥车替入配制好的有机酸溶液(含有配套缓蚀剂)到炮眼段,挤注酸液到近井地带,挤注压力≤20MPa;
④关井反应30min,反洗井;
⑤用水泥车在油井替入化学剂B,挤注化学剂B到堵塞深部,挤注压力≤20MPa;
⑥关井反应,注水井不停注,待注水压力下降2MPa,采油井压力下降5MPa,反洗井。
上面所述的化学剂A是能发生产气产热的胺类化合物,包括但不仅限氯化铵等;所述的有机酸是酸性较强酸类,包括但不仅限甲基磺酸等;所述的化学剂B是能发生产气产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但不仅限亚硝酸钠等。不仅仅针对某个注水井或是油井,主要针对一个注采系统深部解堵,打通注采通道。不是同时注入反应化学剂,是经过一定注水周期在油井产出水检测化学剂A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再向油井注入化学剂B,达到充分反应,深部解堵的目的。化学剂A和化学剂B的浓度均为2mol/L,所用有机酸重量浓度为10%,在有机酸中添加重量0.5%的缓蚀剂HS。其中注化学剂B的同时,注入铁离子稳定剂3%(EDTA、DTA等)、pH调节剂1.5%(醋酸甲酯、尿素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工艺的可控性强,操作简单,兼具有解堵和生气、助排的作用,反应产物对管柱无腐蚀,这种解堵模式可实现多次、连续解堵施工;
2、良好的产气产热能力,对于常规解堵剂不能解决的有机堵塞物有较好的解堵效果,不受高矿化度、凝析油含量等地层水质因素影响;
3、本发明无毒无害,使用环保安全可靠,对地层无二次伤害,实现了长效地层深部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工初期在注水井加注化合物A,并在同一注采系统的油井采出水检测化合物A的含量。
图2是待油井采出水检测化合物A的含量达到2mol/L,在油井挤入化合物B和C,三种物质在地层深部接触反应,产热解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室内进行化学产热清垢试验,取符合条件的6口井有机垢样,清垢配方:有机酸+含氮化学物A+氧化物B+反应控制物催化剂C,先加有机酸,反应后,再加化学生热清垢的三种化合物A、B、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清垢试验,结果如下:
从室内试验结果来看,清垢剂清垢率在72.73%~88.03%之间,清垢效果较好,能够进行现场试验,进一步推广应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3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