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漂船的收集臂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53279.X | 申请日: | 2012-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彬;王建军;顾磊;倪福生;倪雁;汤雷;张浩;李俊贤;余方超;朱东江;李志刚;李雯;张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张云 |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漂船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城乡河网清漂时采用的收集设备,尤其是清漂船上的收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乡河网的清漂设备采用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将水生植物进行切割,利用收集臂或收集耙将其聚拢,然后采用全自动输送带将其打捞送至船舱,最后再进行相应处理和堆放。其中,收集臂一般采用整体结构形式,在一定水深处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是,当清漂设备靠近河岸或浅滩时,由于护岸存在坡度,或浅滩水深不够,整体形式的收集臂摆动打开过程中会先触及水下河岸或河滩,而无法到达整个水面宽度,而近岸浅滩处由于水的流速低,极易聚集漂浮的垃圾,从而成为目前清漂工作的难点。
针对近岸浅滩处的垃圾收集,现在常用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收集耙的方式,但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且不够灵活快捷,另一种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自动化程度较低,显然,这两种方法效率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收拢近岸浅滩的漂浮物,且操作简单方便的清漂船的收集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漂船的收集臂,包括上层收集臂、下层收集臂、上层收集臂控制油缸、下层收集臂控制油缸、旋转支撑轴和驱动马达,所述上层收集臂和下层收集臂均转动支撑在旋转支撑轴上,上层收集臂位于下层收集臂的上方,上层收集臂的长度大于下层收集臂的长度,上层收集臂控制油缸的一端与上层收集臂铰接,下层收集臂控制油缸的一端与下层收集臂铰接,驱动马达传动连接旋转支撑轴,所述旋转支撑轴由上轴和下轴轴向连接而成,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轴和下轴依次连接,所述上层收集臂转动支撑在上轴上,所述下层收集臂转动支撑在下轴上。
所述上层收集臂包括上摆臂框架、上主动旋转齿轮、上从动轴、上从动旋转齿轮和上排链,其中上主动旋转齿轮固定在上轴上,上从动轴转动支撑在上摆臂框架的远离上轴端,上从动旋转齿轮固定在上从动轴上,上排链首尾相连封闭成环形,且分别与上主动旋转齿轮、上从动旋转齿轮啮合;所述下层收集臂包括下摆臂框架、下主动旋转齿轮、下从动轴、下从动旋转齿轮和下排链,其中下主动旋转齿轮固定在下轴上,下从动轴转动支撑在下摆臂框架的远离下轴端,下从动旋转齿轮固定在下从动轴上,下排链首尾相连封闭成环形,且分别与下主动旋转齿轮、下从动旋转齿轮啮合。
所述上层收集臂超出下层收集臂的长度L为下层收集臂高度H的1.0~1.7倍。
所述上摆臂框架与上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下摆臂框架与下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轴和下轴依次通过联轴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上层收集臂、下层收集臂,上层收集臂位于下层收集臂的上方,上层收集臂的长度大于下层收集臂的长度,因此,当船舶靠近河岸或浅滩时,根据河岸的实际斜度情况,通过下层收集臂控制油缸控制下层收集臂的打开角度,以有效避免与水下河岸或浅滩的相碰,而上层收集臂则可尽量打开,以扩大收集范围,直至整个水面宽度,从而达到收集近岸浅滩处水面漂浮物的目的。本发明在保证深水区域清漂的同时,实现了对近岸浅滩处漂浮物的快速有效收拢,大大提高了收集效率;而且上层收集臂、下层收集臂能分别独立动作,操作简单方便,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劳动成本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清漂船的收集臂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清漂船的收集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驱动马达与上轴、下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清漂船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一种排链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整体形式的收集臂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的整体形式的收集臂包括控制油缸7和收集臂8,控制油缸7与收集臂8铰接。这种收集臂用于具有常规斜度河岸的河流清理时,靠近岸边的一些漂浮物9由于收集臂8与河岸相碰,而不能收集干净,或无法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32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木组合立柱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瓶内抗菌双面印刷膜及其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