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2053.8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蒋霞敏;唐锋;彭瑞冰;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贼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动物育苗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隶属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是浅海暖水性较强的底栖种,栖息在大陆架区15~100m水深的近海水域,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在中国南海,产卵季节为10月至翌年2月,这一时期水深60~100m处资源较为丰富;3~5月向近岸15~30m水深处进行洄游。卵多附于柳珊瑚、马尾藻、竹枝或细绳等物质上。拟目乌贼体型较大(最大胴长40cm,体重5kg),繁殖周期短,生长迅速,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综合利用范围广,因此是一种极具养殖前景的养殖品种,同时它也是我国南海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种、中国台湾省重要的渔业种类。
2003年以来,宁波大学在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生物学、增养殖技术等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在人工养殖方面,发现了曼氏无针乌贼性早熟,个体小(50g/只)等不良现象,养殖经济效益不高,严重阻碍了乌贼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选择个体较大,生长较快的拟目乌贼,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对拟目乌贼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繁殖行为学、表皮胶原蛋白、幼体对CO2的耐受性、受精行为、捕食行为等,迄今为止尚未见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活率高,易于养殖,养成规格大,抗病力强,生长快的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体培育:挑选体形完整,无伤害的拟目乌贼亲体送入暂养水泥池暂养,并投喂10~15cm大小的冰鲜小杂鱼,日投饵2次,投喂量为拟目乌贼重量的2%~5%;其中水泥池暂养的要求如下,
a.培养条件:亲体采用充气方式培育,定期更换经沉淀、砂滤的海水,日换水量为100%,每日清除残饵等,保持培育水温14~25℃,盐度28~30,溶氧为10~14.50mg/ L,pH 7.81~8.04;
b.放养密度:雌雄混养,雌雄比例为2:1~3:1,放养密度以1~3 只/m2为宜;
(2)人工繁殖
a.产卵:在所述暂养水泥池中放置附卵器,雌雄亲体进行交配、体内受精后,雌性拟目乌贼到附卵器上产卵,产卵水温为16.4~25.0℃,盐度为28~30;
b.孵化:将产卵后得到的受精卵转移到孵化池中,在孵化池的塑料网框和筛绢网框中孵化,孵化温度为21~27℃,盐度为25~30,孵化时间21d~35d,孵化用水依次经砂滤、暗沉淀和腈纶棉袋过滤,孵化池上方加盖单层遮阳网;
(3)苗种培育:将孵化出膜的幼苗移到幼苗池中,前期投喂经单细胞藻强化的3~5mm丰年虫无节幼体或1.5~5mm的桡足类,饵料密度为1~2个/mL;中期投喂1.5~13mm的桡足类、5~25mm的糠虾或0.5~1.0cm南美白对虾幼体,饵料密度为5~10个/L;后期投喂鲜活小杂鱼和2.0~5.0cm小杂虾,当幼苗全长大于2cm,胴长大于1.2cm,胴宽大于0.9cm,体重大于0.3g时,幼苗培育完成,带水出苗,其中幼苗池环境要求如下:
a.培育环境:所述的幼苗池培育水温为21~27℃,盐度为23~30,pH为7.81~8.04,水深1.0~1.5为宜,每1~2m2放置一个散气石,每天换水量为50~60%,并及时清除死亡个体及残渣污垢;
b.幼体密度:所述的幼苗池中幼苗以1000个/m3~1500个/m3为宜。
步骤(1)中亲体送入暂养水泥池的过程中采用的运输货车装有2.0×1.5.×1.0m3的尼龙帆布,所述的运输货车中盛有的海水温度为14~25℃,盐度为28~30,并充有氧气。
步骤(1)中所述的暂养水泥池大小为5.0×4.3×1.0m3,所述的暂养水泥池中均匀设置有8~12个充气气石。
步骤(1)中在所述的暂养水泥池中泼洒10~20mg/L的聚维酮碘。由于在搬运过程中乌贼有轻微损伤,用于对其进行消毒防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20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伞面与伞骨固定点自动紧扣机
- 下一篇:一种利用分子筛分离手性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