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印染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1209.0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3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福;许晓静;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福 |
主分类号: | D06P1/52 | 分类号: | D06P1/52;D06P1/67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4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隔热 紫外 透气 轻纺 服装面料 印染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印染涂料领域,涉及一种高效隔热抗紫外面料印染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粉的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印染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成为风尚。然而,物体因为吸收太阳辐射引起表面温度过高的现象,给我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例如,在江苏一带的七月份,中午12点到13点之间,晴天烈日照射下的水泥地表温度高达50℃~60℃。夏日在室外作业和旅游休闲的人群,普通的衣物不会起到明显的隔热和防紫外作用,持续的高温极易引起中暑,长时间的日光照射还会引起紫外线烧伤皮肤。
隔热涂料依据隔热机理,可以分为阻隔型涂料和反射型涂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反射型的隔热材料,除此之外二氧化钛还具有防紫外、净化气体、抗菌和自洁(分解有机油和无机污染物)的功能,纳米级的二氧化钛还具有防水的性能。
迄今为止,尚未有一种面料的印染涂料兼具隔热、防紫外、净化气体、抗菌和自洁的功能。本发明所述的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印染涂料所印染的面料,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隔热和防紫外线的需求,而且还能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自洁功能又会使我们在洗涤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隔热面料功能单一的问题,发明一种高效隔热抗紫外面料印染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它通过在印花浆料中引入纳米二氧化钛粉,在传统印花工艺的基础上,制成一种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以满足人们对穿着衣物等面料的隔热需求,给室外高温作业人员和户外休闲人群带来舒适,还兼具防紫外、净化气体、抗菌、自洁和防水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印染涂料,其特征在于:该涂料由纳米二氧化钛粉和印花胶浆配置而成,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粉的质量分数为15%~25%,印花胶浆的质量分数为75%~85%。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粉,其特征是:该纳米二氧化钛粉的粒度为30nm~50nm,晶体类型为金红石。
所述的印花胶浆,其特征在于:该印花胶料由粘合剂、增稠剂和水组成,其中粘合剂占25~35%、增稠剂占20%、其余为水,粘合剂最好是聚丙烯酸树脂,增稠剂最好是聚丙烯酸钠。
所述的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印染涂料,其特征是:可以用于手工印染和机器印染两种方式,尤其是机器印染不仅能提高印染速度,而且印染后得到的面料手感更好、透气性更优,更耐洗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印染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粘合剂、增稠剂和水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印花胶浆;
其次,将按照比例称量好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与印花胶浆混合,置于球磨罐内并加入不少于涂料总质量60%的磨球进行球磨,球磨转速为200-400r/min,球磨时间为5-7h。
本发明制造时的球磨转速为300r/min,球磨时间为6h,磨球的球径为4毫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涂料所印染的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的隔热效果明显。经温度检测试验,在两个275W的红外线灯泡的照射下,机器印染本发明涂料的白色针织布的内表面温度较未印染涂料的对比布料低约11℃,机器印染本发明涂料的白色梭织布的内表面温度较未印染涂料的对比布料低约7℃。
2、采用本发明涂料所印染的高效隔热抗紫外透气轻纺服装面料的抗紫外线性能可观。根据GB/T 18830-2009,经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阴)检测,未印染涂料的白色针织布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为16、T(UVA)为31.05%、T(UVB)为1.83%,印染本发明涂料的白色针织布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50、T(UVA)为2.33%、T(UVB)为1.03%;未印染涂料的白色梭织布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为15、T(UVA)为5.83%、T(UVB)为2.30%,印染本发明涂料的白色梭织布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50、T(UVA)为0.64%、T(UVB)为0.01%。见图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福,未经王洪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1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壳刚铰转化节点
- 下一篇:一种低烟无卤环保阻燃型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