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1064.4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堤康章;水野正宣;佐佐木祥敬;东光敏;白石晶纪;新井理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60;H01L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朱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使波长转换层的外周部形成向外周部凸出的形状,且在外周面设置光反射层,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并抑制色相不均匀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一般照明和车辆用前照灯的发光部,一直以来多使用白炽灯、卤素灯和放电灯。但是,近年来,为防止地球变暖和延长寿命,逐渐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和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场致发光)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然而,由于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低,例如,在车辆用前照灯的发光部中需要搭载多个发光芯片,因此存在制造成本相应升高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时,特别是车辆用前照灯中所用的发光装置时,尽管增加整体光量很重要,但在良好的配光控制下仍能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和光的密度(亮度)的提高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多采用射出白色光的发光装置。在射出白色光的发光装置中,例如设有射出蓝色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由从该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所激发的波长转换层(黄色荧光体层),荧光体吸收一部分蓝色光,由此被激发出黄色光,使透过波长转换层的蓝色光和被激发的黄色光混合向外部射出模拟的白色光。
因此,在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和波长转换层的发光装置中,将从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与由该光激发的光适当混合,向外部射出不会产生色相不均匀的光作为照明光也很重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3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062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光装置中,在凹部配置半导体发光元件,使得从半导体发光元件向侧方射出的光由凹部的内周面(反射面)反射,并将光导向凹部的开口面侧,由此向外部射出光。
此时,在反射面与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射出面垂直的情况下,由于反复进行反射而使得光以热量的形式损耗,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光装置中,通过使反射面以随着靠近射出方向而向外侧变位的方式倾斜,使反射方向成为靠近射出方向的方向,并且减少反射次数,由此提高发光效率。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光装置中,由于反射面以随着靠近射出方向而向外侧变位的方式倾斜,因此,会出现作为射出面的凹部的开口面的面积较大,并且射出的光的密度(亮度)相应降低的问题。
此外,由于凹部的形状形成随着靠近射出面而展宽的形状,因此,从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射出面射出的蓝色光到达凹部的外周侧的到达量减少,相比于黄色光,蓝色光的反射量减少,存在未进行适当的混合而产生色相不均匀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并且抑制颜色不均匀的发光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从出光面射出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和波长转换层,具备:射入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且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对向设置的入射面、使得从上述入射面射入的光向外部射出的射出面、和位于上述入射面与上述射出面之间的外周面,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凸出的突状部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侧,上述突状部的上述外周面具有与上述入射面连续的第一倾斜部和与上述射出面连续的第二倾斜部,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外周面,设有将从上述入射面射入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层,上述光反射层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倾斜部接触的第一反射面和与上述第二倾斜部接触的第二反射面。
因此,在发光装置中,从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中向波长转换层的外周面侧行进的光,被光反射层反射而从射出面射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出光面射出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和波长转换层,具备:射入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且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对向设置的入射面、使得从上述入射面射入的光向外部射出的射出面、和位于上述入射面与上述射出面之间的外周面,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凸出的突状部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侧,上述突状部的上述外周面具有与上述入射面连接的第一倾斜部和与上述射出面连接的第二倾斜部,在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外周面设有将从上述入射面射入的光反射的光反射层,上述光反射层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倾斜部接触的第一反射面和与上述第二倾斜部接触的第二反射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1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