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托吡酯中间体丙酮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0851.7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钱玉琴;陈进;丁德平;吴修艮;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9/04 | 分类号: | C07H9/04;C07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吡酯 中间体 丙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托吡酯中间体丙酮叉的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酮叉,化学名2,3:4,5-双-O-(1-甲基亚乙基)-β-D吡喃果糖,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2H20O6,分子量:260.28。
丙酮化合物保护糖环上羟基的方法大量应用于糖化学,单糖丙酮叉保护中间体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托吡酯为果糖丙酮叉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相比较传统的一代、二代抗癫痫药物,托吡酯具有很多优势。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合成工艺路线的基础上,结合公开发表的论文工作,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和方法制备2,3:4,5-双-O-(1-甲基亚乙基)-β-D吡喃果糖。
发明目的
综合各种因素,将参照路线作了相应改进:2,3:4,5-双-O-(1-甲基亚乙基)-β-吡喃果糖的制备后处理中,以异丙醚重结晶的方法代替了以水重结晶的方法,提高了双丙酮叉的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托吡酯中间体丙酮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丙酮叉的制备方法如下:
以丙酮为溶剂,浓硫酸作催化剂,一定温条件下催化丙酮与D-果糖缩合。此步反应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值得注意的是催化剂浓硫酸滴加时需要控制速度,若滴加太快,温度会迅速上升,影响产品的色泽。用弱碱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呈中性,得到的粗品用异丙醚重结晶,得到的纯品为白色针状晶体。
具体操作工艺如下:
反应原理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D-果糖与丙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化合物2,3:4,5-双-O-(1-甲基亚乙基)-β-吡喃果糖。
投料量
实验操作
1、于1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丙酮(80mL),室温下缓慢滴加浓硫酸(1.5mL),滴加完毕后一次性加入D-果糖(5.0g,0.028mol),室温下反应2h。此时可观察到果糖逐渐溶解,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黄,并继续加深至酒红色。停止反应冷却,缓慢加入浓NaOH溶液(8.3mL,8.58mol/L)中和硫酸溶液,此时有大量的白色固体生成。充分搅拌后加入NaHCO3(4.2mL饱和)调节体系pH值,使溶液呈中性。浓缩溶液,除去丙酮和部分水,得到淡黄色糖浆。加水(50mL)和二氯甲烷(40mL),充分溶解后倒入分液漏斗中震荡并静置分层,收集下层有机相。上层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2×25mL)。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1h,过滤,浓缩。得淡黄色固体5.75g,粗收率:80%。加异丙醚(20ml),回流5min后冷却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晶体5.54g(丙酮叉收率77%)。熔点:94-95℃(文献收率:58%,mp:94~95℃)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醇=7/3)Rf=0.64。
2、反应温度及后处理方式与1相同,改变反应中浓硫酸、丙酮的投料量以及反应的时间,依照L9(33)正交表进行多因素正交实验。
3、反应温度及后处理方式与1相同,反应中丙酮的投料量以及反应时间固定,多因素参考正交实验结果定量改变浓硫酸的投料量,进行5组单因素展开实验。
4、注意事项
a、滴加浓硫酸时要注意控制滴加速度,若滴加过快,温度会迅速上升,得到产品颜色偏黄。
b、用异丙醚重结晶时,异丙醚的用量为达回流状态时体系呈悬浮液为宜。
5、结果与讨论
1、在合成2,3:4,5-双-O-(1-甲基亚乙基)-β-D-吡喃果糖即丙酮叉的实验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浓硫酸的用量、丙酮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丙酮叉的收率与以上三因素有一定的定量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L9(33)正交表,即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表,根据正交表进行多组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0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