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门内饰板加强筋的布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50665.3 | 申请日: | 2012-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陆福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门内饰板 加强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背门内饰板加强筋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塑料零件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在内外饰设计中加强筋的设计也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讲加强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功能筋位,在装配总成中起到定位、支撑作用;导流,在零件成型中起引导流动样式的作用;加强作用,增加零件整体刚度。
对于整体表面平整且面积较大的零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刚性,一般会在零件表面设计一些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此设计会增加零件的表面刚度,但同时也会造成零件正常收缩之外的变形而引起装配缺陷。
目前比较常见的加强筋布置方案,加强筋整个贯穿零件背部整个表面。此类零件主要变形为长度方向的变形,两端与钣金贴合存在间隙。分析原因是由于横向的筋位长度较长,达到900mm,导致零件在成型冷却过程中筋位和主体壁厚收缩差异较大且相互连贯,零件变形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设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背门内饰板加强筋的布置结构,旨在对背门内饰板加强筋的设计及布置进行优化,达到降低零件变形,从而达到提升内外饰品质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门内饰板加强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背门内饰板基体和纵横交叉布置于其上的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高度为一段高一段低的凹凸状,其凹下段的间隔为连续两根或三根纵向加强筋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所述纵向加强筋有九条,横向加强筋有三条,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凹下段分布在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第六与第七以及第八与第九纵向加强筋之间。
本发明以间断的方式降低部分位置横向加强筋的高度,将横行筋位以两条或三条竖向筋位为准间隔打断,横向筋位形成凹凸设计形状,这样布置具有如下优点:
1、可有效降低背门内饰板在冷却过程中加强筋与主体的收缩差异的影响,从而达到降低背门内饰板变形提升内饰品质的效果。
2、降低横向加强筋的部分位置的高度,具有一定的减重作用。
3、由于仅仅是对加强筋的进行局部的弱化,不影响产品的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图1:背门内饰板加强筋的布置结构;
图2:横向加强筋的凹凸筋位设计局部侧视图;
图3:横向加强筋的凹凸筋位剖面示意;
图3A:图3的I部放大图;
图4:模拟的背门内饰板示意图;
图5:加强筋优化后产品变形结果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如图1所示,13为背门装饰件主壁。其中1、2、3、4、5、6、7、8、9为第一至第九纵向加强筋,10、11、12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横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相连的加强筋设计。本发明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原有纵向筋位设计不变,降低纵向加强筋1和纵向加强筋2之间三条横向加强筋10、11和12的高度;降低纵向加强筋3和纵向加强筋4之间三条横向加强筋10、11和12的高度;降低纵向加强筋6和纵向加强筋7之间三条横向加强筋10、11和12的高度;降低纵向加强筋8和纵向加强筋9之间三条横向加强筋10、11和12的高度,整体筋位设计从侧面看去形成横向筋位凹凸形状进行设计。
图2为凹凸筋位设计局部侧视图,纵向加强筋1、2之间的横向加强筋高度降低,纵向加强筋3、4之间横向加强筋高度降低。
如图3和图3A所示,第一横向加强筋10被打断形成凹凸筋位,筋位高度位a值变化范围为5mm-10mm,而降低的筋位的高度b值变化范围为1mm-2mm。
此种类似图示中大平面的纵横交错的筋位布置,定义长度较短的筋位为纵向加强筋,较长的筋位为横向加强筋。进行筋位设计时,原则上保持纵向加强筋的设计不变,横向加强筋在与纵向加强筋交错的位置以纵向加强筋为间隔进行间断的弱化,弱化原则按照上段说明执行。
通过Moldflow软件计模拟背门装饰件成型过程,对零件的变形结果进行分析。图4中零件M到N点零件在平面内向外变形。通过在M和N点之前均匀的取若干点计算零件向外的变形量。图5中曲线1为原始方案零件的变形量,曲线2为优化方案的变形量,可以得出零件的变形从1.2mm降低至0.6mm,零件的变形量得以改善,有效提升后期零件的装车质量及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06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抛缆器
- 下一篇:一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级列控车载控制系统机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