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9640.1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7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李晓艳;席仁强;蒋学东;胡爱萍;华同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16 | 分类号: | F16F7/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金属 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子设备的隔振领域,特指一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子设备的隔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广泛使用的隔振器主要有橡胶隔振器、金属弹簧隔振器、钢丝绳隔振器、无谐振峰阻尼式隔振器等,它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很难满足电子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三个方向同时隔振的要求。现有的隔振器Z向刚度远远大于X向和Y向刚度,因此,当车辆在三级路面上行使时,其上的电子设备由于安装的隔振器三个方向刚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故障。因此,实现三向等刚度隔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针对现有隔振器存在三个方向刚度差别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装配方便、隔振效果良好的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安装板、金属外壳、螺旋弹簧轴、压缩螺旋弹簧、上安装块和隔振器盖;所述金属外壳为空心圆桶状,下安装板固定于金属外壳圆桶底部;螺旋弹簧轴位于金属外壳内部,所述螺旋弹簧轴为六根一端相连于同一点的空间六向弹簧轴,另一端分别为上凸轴、下凸轴、右凸轴、左凸轴、前凸轴和后凸轴;隔振器盖为顶部封闭的圆筒,所述隔振器盖设置于金属外壳的上部,所述隔振器盖的内侧与金属外壳外侧过渡配合;所述螺旋弹簧轴的下凸轴通过Z向下弹簧与下安装板中央设置的安装板凸轴相连,所述螺旋弹簧轴的上凸轴通过Z向上弹簧与设于隔振器盖中央的上安装块相连;所述螺旋弹簧轴的左凸轴、右凸轴分别通过X向左弹簧、X向右弹簧与金属外壳的内壁接触;所述螺旋弹簧轴的前凸轴、后凸轴分别通过Y向前弹簧、Y向后弹簧与金属外壳的内壁接触。
所述Z向上弹簧与Z向下弹簧的总刚度等于所述X向左弹簧和X向右弹簧的总刚度;所述Z向上弹簧与Z向下弹簧的总刚度等于所述Y向前弹簧和Y向后弹簧的总刚度。
所述螺旋弹簧轴上至少安装两根同向压缩螺旋弹簧。
所述下安装板的四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固定于机架的四个安装孔。
所述上安装块的上端穿出隔振器盖的顶部,且上安装块的顶端设有连接设备的设备安装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出一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此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在X向、Y向和Z向具有相同的刚度,能够同时对电子设备进行X向、Y向和Z向进行等刚度隔振保护。现有隔振器的Z向刚度通常都远大于X向和Y向刚度,较难实现X向和Y向的隔振。因此,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相比现有的隔振器更加能够保护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X向与Z向等刚度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X向与Y向等刚度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下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Z向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下安装板;2—金属外壳;3—螺旋弹簧轴;4—压缩螺旋弹簧;5—上安装块;6—隔振器盖;7—设备架;8—设备;11—安装板凸轴;12—安装孔;31—上凸轴;32—下凸轴;33—右凸轴;34—左凸轴;35—前凸轴;36—后凸轴;41—Z向上弹簧;42—Z向下弹簧;43—X向右弹簧;44—X向左弹簧;45—Y向前弹簧;46—Y向后弹簧;51—设备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三向等刚度金属隔振器,它包括下安装板1、金属外壳2、螺旋弹簧轴3、压缩螺旋弹簧4、上安装块5和隔振器盖6;所述金属外壳2为空心圆桶状,下安装板1固定于金属外壳2圆桶底部;螺旋弹簧轴3位于金属外壳2内部,所述螺旋弹簧轴3为六根一端相连于同一点的空间六向弹簧轴,另一端分别为上凸轴31、下凸轴32、右凸轴33、左凸轴34、前凸轴35和后凸轴36;隔振器盖6为顶部封闭的圆筒,所述隔振器盖6设置于金属外壳2的上部,所述隔振器盖6的内侧与金属外壳2外侧过渡配合;所述螺旋弹簧轴3的下凸轴32通过Z向下弹簧42与下安装板1中央设置的安装板凸轴11相连,所述螺旋弹簧轴3的上凸轴31通过Z向上弹簧41与设于隔振器盖6中央的上安装块5相连;所述螺旋弹簧轴3的左凸轴34、右凸轴33分别通过X向左弹簧44、X向右弹簧43与金属外壳2的内壁接触;所述螺旋弹簧轴3的前凸轴35、后凸轴36分别通过Y向前弹簧45、Y向后弹簧46与金属外壳2的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9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