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9503.8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1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F-J.林格尔;L.布罗德;G.赫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前盖板、从所述前盖板的后缘向上升起的前风挡玻璃和支撑着前风挡玻璃的前下缘的横梁的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由DE 102007012830A1公开了一种汽车,其中,支撑着前风挡玻璃的横梁由两个在其前缘和后缘彼此连接的支撑件构成。上部支撑件在截面上呈向上的拱形,该支撑件具有支撑着前风挡玻璃的前缘的向着行驶方向向上抬起的前部段,基本水平的中部段和向着行驶方向向下倾斜的后部段。通过沿汽车横向彼此相间的开缝,将上部支撑件划分成多个连接条。当头部撞击时,这些开缝避免了由此引发的上部支撑件的变形沿汽车横向的扩散,并且通过横梁上完全没有直接承受头部撞击的区域的变形避免了不期望的头部的剧烈减速。
开缝分别具有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置于比后端更深的位置,并且在两个端部之间呈弯曲走势的连接条向着头部撞击的方向形成凸起的弯曲。只有当头部确实在凸起拱形的高度上撞击,该装置才会产生效果。此外,连接条的有效变形路径极短。一旦连接条在头部撞击的压力下形成凹陷的弯曲时,撞击力便被横梁的未开缝的轻微塌陷的区域吸收。尤其是,如果撞击点位于拱形结构之前,在击穿前风挡玻璃后,头部立即会撞向这种上部支撑件的轻微变形的前缘,该上部支撑件通过固定在其上的下部支撑件又被进一步加固。虽然原则上可以考虑,去除下部支撑件或者同样通过开缝削弱下部支撑件,然而无法在支撑件一侧的发动机舱和支撑件另一侧的客舱之间再形成隔音和气味隔离,这造成对汽车乘客的持续干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其中,支撑着前风挡玻璃的前下缘的横梁,既保证在发动机舱和客舱之间形成令人满意的隔离效果,又确保对行人构成有效的保护。
通过一种汽车车身,其具有前盖板、从所述前盖板的后壁向上升起的前风挡玻璃和横梁,所述横梁的前边缘段支撑着所述前风挡玻璃的前下缘,并且所述横梁的后边缘段支承在所述车身的构件上,所述横梁具有面向客舱的第一侧面和面向发动机舱的第二侧面,并且所述横梁通过开缝或开槽被划分成多个沿车身的横向间隔排列的连接条,所述开缝或开槽被薄膜气密地封盖,由此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出于简化制造方式,一张唯一的薄膜封盖多个所述开缝,优选是封盖所有开缝。
为了薄膜的固定,所述薄膜粘合在所述连接条上。
因为薄膜要保证在发动机舱和客舱之间隔离气味和隔音,因而无需加装增强车身刚性的构件用于分隔发动机舱与客舱。所以,所述横梁由扁平材料,尤其板材,以单层板制造成型,这样便足够了。
优选地,所述横梁被设计为单体件或者说一体件。
尤其是,所述连接条可以至少在其一个端部,通过所述横梁的边缘段之一联合成一个整体或者说一体相连。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条在其两个端部联合成一个整体或一体相连。
按照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条的前端高于其后端。这样,使连接条在头部撞击(通常是指倾斜地从前部和上部来袭的撞击)时可以发生塌陷,方法是,被施加撞击的连接条的端部相互靠近。在相互靠近的距离中横梁的变形以相对更低的减速度持续减缓头部的撞击,因而这个距离可以几乎等于连接条的端部之间的原始距离,并且由此几乎相当于连接条自身的长度。
为了使所述连接条在负荷下容易产生塌陷,优选所述连接条最终是弯曲的。
附图说明
根据如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可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由说明和附图还可知未在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实施例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可以以与这里特定公开的组合不同的方式出现。在相同的语句中或者以另一种上下文的方式相互涉及了本发明的多个特征,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证明,这些特征只能以特定公开的组合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原则上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功能性,也可以从多个这种特征中去除或更换单个特征。在附图中:
图1示出按本发明的汽车车身以及模拟行人头部撞击的冲击器的局部透视图;
图2示出按本发明的粘有薄膜的横梁的透视图;
图3示出无薄膜的横梁;
图4示出与横梁形状匹配的薄膜;以及
图5示出在撞击前剖切风窗玻璃横梁及其附近部件所得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9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将机械位置转换成电状态的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气化炉拱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