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9066.X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于洪华;杨希森;魏庆涛;柳英华;闫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0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2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溃疡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组合物,是一种主要治疗因消化性溃疡所致胃部不适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溃疡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的溃疡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已有的各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速度较慢,西药疗效较快,但其疗效短,副作用较大。本品为中药胶囊剂,具有显效率高,治愈率高,疗效确切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海螵蛸110-250份、三七20-60份、延胡索45-150份、白及30-90份、乌药30-90份、杭芍60-150份、木香20-80份、高良姜5-20份、大黄5-40份、浙贝母20-80份、甘草15-90份。
所述原料及配比为:海螵蛸210份、三七40份、延胡索90份、白及55份、乌药30份、杭芍60份、木香50份、高良姜10份、大黄13份、浙贝母70份、甘草15份。
各成分的主要功效如下:
海螵蛸:制酸止痛(氧化物中和胃酸);
三七: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止血不留淤(化学成分与人参相似也有补气作用);
延胡索(醋制):活血止痛行气,(是一个中枢镇痛药,又是胃肠平滑肌解痉药);
白及:收敛止血、生肌、吸附胃蛋白酶。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杭芍:养血敛阴、止痛;
木香:行气止痛(肠胃气滞);
高良姜:温中散瘀、止痛、止呕;
大黄:胃肠湿热、实热积滞、止血;
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甘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所述的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净选加工后的海螵蛸70份、三七40份、白及55份、乌药30份、杭芍60份、大黄13份、甘草15份总计283份混合,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即得细粉A;
第二步:取延胡索、浙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0),用体积浓度6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得药液B和药渣B,将药渣B干燥粉碎得细粉B;
第三步:取木香、高良姜置多效提取器内,加药材重量(指本步骤中50份木香和10份高良姜的重量)3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用蒸馏法蒸馏4小时,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油C和药渣C;
第四步:在蒸馏提取木香、高良姜挥发油药渣(即药渣C)中,加入剩余的海螵蛸(140份),分别加6倍量(指煎煮前50份木香、10份高良姜和140份海螵蛸的量)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D。滤液D与延胡索、浙贝母醇提取液(即药液B)合并,浓缩成稠膏状(相对密度1.35-1.38)减压干燥(65-70℃、-0.08MPa),制成干膏,粉碎成细粉D;
第五步:取海螵蛸、三七、白及、乌药、杭芍、大黄、甘草细粉(即细粉A)与干膏细粉(即细粉D)混匀,过筛,称重,以渗漉后的延胡索、浙贝母药渣干燥粉碎的细粉(即细粉B)为填充剂调整至总量(每处方量重250克),取挥发油C加入等量乙醇,混匀,用等量递增法加入细粉(即本步骤中细粉A、细粉D和细粉B组成的混合物)中,混匀过筛,闷润12小时,过筛分装(每粒胶囊内容物重0.25g),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90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