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吹制或拉伸吹塑聚合物材料的瓶子或容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8713.5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瓦尼·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SMI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42 | 分类号: | B29C49/42;B29C49/48;B29C49/56;B29L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拉伸 聚合物 材料 瓶子 容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适于将所述预成型件转换至瓶子或容器的用于聚合物材料预成型件的吹制或拉伸吹塑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对在期望形状的模具内适当加热的特定预成型件进行吹制而获得瓶子或容器,是在包装领域中(具体地,用于制造瓶子或容器)所广泛使用的方法。
基本地,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简单吹制或者拉伸吹塑,其提供了对于在模具中的预成型件的气动吹动与同时的机械拉伸。在两种情形中,预成型件都必须在对应于材料软化点的热状态中到达吹制或拉伸吹塑装置,以便在模具内被塑性地变形。
这种瓶子的生产通常需要快速且相当高的以小时计的生产速率,以使每个单一瓶子或容器的模制成本减小到最小,因为这些将严重地影响产品的最终成本。
因此,已经作出很多努力,以自动化和加速该方法。
用于吹制或拉伸吹塑模制预成型件的装置已知包括可以打开的多个模具,包括半模具(两个),其一端铰接并且通过定位在附近的杆而致动且尺寸设计为允许其随着预成型件的预定载荷相位和模制瓶子的卸载相位而以同步方式打开与关闭。该杆通常通过成型凸轮连接件而被致动,该连接件适于提供往复运动,具有由凸轮形状限定的过程。
更具体地说,该连接件包括适当成型的所谓的“凸轮”轮廓以及滑动件(所谓“从动”元件),迫使沿着该轮廓滑动并且能够通过根据轮廓形状的运动来提供机械实用(mechanical utility)。
通常,为了实现高速率,多个模具围绕在旋转吹塑装置上的中性轴线周围径向地定位,其中,用于打开与关闭模具的装置与其他装置的移动同步,其与诸如用于移动进来的预成型件与向外走的瓶子的装置或者用于移动模具的各个部件的吹塑装置的功能相配合。
通过这种方式,在根据该装置的旋转的每个连续瓶子上的一些处理步骤都在先前瓶子的其它处理步骤的附近(in the shadow of)执行。
通常地,所述机械装置通过独立的单一凸轮单独地致动,所述凸轮根据移动的顺序或持续期间而适当形成。特别地,模具的多种装置使得它们相应的从动元件突出并且定向为,使得在该装置的旋转的预定部分中,它们被导向(channel)到相应的导向件或凸轮,形成的方式适于将预定的运动施加在从动元件上,这使该运动以预定方式输入到多种装置中。
特别地,在具有多个模具的已知旋转装置中,每个模具都包括铰接在平行于装置的旋转轴的铰接轴周围的半壳体(两个),其可以通过由凸轮联接件致动的致动装置以同步方式闭合或打开。
在该已知的装置中,半壳体具有沿着平行于铰接轴的方向定位的端部孔,端部孔与将要获得的瓶子的底部相应。该孔适于通过适于沿着大致垂直于瓶子底部的方向移动的底部交替地关闭与打开。该底部支撑了模具的一部分,适于允许瓶子的底部的模制,其具有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部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和凹入部。
在前述已知装置中,底部通过用于接收来自相应从动元件的运动的机构而被移动,该相应从动元件与不同于用于致动模具的打开和关闭的凸轮的凸轮相关联。
该已知类型的模具具有弊端,在吹制预成型件的过程中,在预成型件内部(以及因此,在模具内部)的液体(通常,空气)的压力在其上施加打开作用力,这趋于打开且使半壳体不重合,结果是,生产出不完美的瓶子,其中,两个半壳体之间的分离线保持清晰可见。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该问题而设法使用适于插入的螺栓以便在周边通道中滑动,该周边通道形成在模具的与铰接轴相对的一端处,当模具闭合时,其相互对齐,使得螺栓能够插入到通道中,并且在吹制过程中,使模具保持在闭合构造中。因此,这种螺栓必须在吹制以前就插入到通道中以保持半壳体关闭,并且在吹制以后,移除螺栓,以使其能够随后打开。该螺栓通过相应从动元件而被自动地致动,该相应从动元件接合在不同于用于执行夹具的打开与闭合的凸轮的凸轮上。
尽管解决了保持半壳体闭合的问题,但是,螺栓的存在带来了减慢生产线的另一个弊端,其中,仅当模具完全闭合时才能将其插入,因此不能在模具的打开与闭合移动的时间附近而插入。
此外,存在螺栓带来了必须使用附加凸轮以及相应的机械能消耗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I股份有限公司,未经SMI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8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