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胶凝填缝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8314.9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施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森达外加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1/00 | 分类号: | C08L91/00;C08L27/06;C08K13/02;C08K5/12;C08K5/098;C08K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胶凝填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胶泥填缝剂及其制备方法,属建设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材以及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的变形不一致,互相压缩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混凝土内出现微裂缝,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不规则且不连贯,在载荷或应力的作用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裂缝,如不及时加予修补及处理,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影响结构及耐久性,缩短使用寿命。所以,混凝土开裂问题一直是混凝土结构物裂缝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对混凝土及其构件裂缝的处理及修补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表面修补法,该法操作简单,通常用的材料为环氧胶泥,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探进裂缝的处理;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灌浆嵌缝封堵法,该法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凝材料通过一定的压力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从而使胶凝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常用的胶凝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醛丙烯酸酯等化学材料,实行嵌缝法或填缝法是对混凝土裂缝修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次,还有电化学 防护法、混凝土置换法等。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混凝土裂缝填缝、嵌缝灌浆的品种繁多,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粘结效果虽然较好,但耐久性差;二是对混凝土修补面的适应性差,易造成新老混凝土难于结合,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胶泥填缝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该高强度胶泥填缝剂主要由:煤焦混合油、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硬脂酸钙、滑石粉、低碱膨胀剂等组成。
按其重量分为:煤焦混合油80~110、聚氯乙烯8~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15、硬脂酸钙0.5~1,5、滑石粉8~15、低碱膨胀剂5~9组成。
其煤焦混合油含柴油、桐油。
其制备方法为:
按配方将硬脂酸钙粉料与聚氯乙烯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脂搅拌均匀。将以上二种拌好的材料加入到已脱水的煤焦混合油加热至70℃~80℃,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滑石粉,边搅拌边再加热至130℃~150℃,并搅拌均匀,使其完全塑化。塑化时间约为15min左右,塑化后的胶泥立即装入铁皮罐内,即时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1、按上述比例准确称取重量分:煤焦混合油110份、聚氯乙烯8~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份、硬脂酸钙份、滑石粉10份、低碱膨胀剂5份,备用。
2、按配方将硬脂酸钙粉料与聚氯乙烯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脂搅拌均匀。将以上二种拌好的材料加入到已脱水的煤焦混合油加热至70℃~80℃,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滑石粉,边搅拌边再加热至130℃~150℃,并搅拌均匀,使其完全塑化。塑化时间约为15min左右,塑化后的胶泥立即装入铁皮罐内,即时使用。
使用时,应掌握好温度,温度过低,会影响胶泥的流动,过高(超过150℃),则易引起聚氯乙烯的分解,使用时应予注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森达外加剂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森达外加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8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滑支脚装置以及行走机械
- 下一篇:刮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