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顶出机构的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47579.7 | 申请日: | 2012-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机构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子产品(例如机顶盒)中通常会用到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可以将电子产品插接于连接器内的部件顶出,以方便用户及时取走或更换,其中该顶出机构使用的是杠杆原理,参照图1,假设该顶出机构的受力点分别为A点和B点,支点为图1中的O点,其中A点与外界的施力部分接触,且作用力为F1′,B点接触电子产品内的部件,且作用力为F2′,另外,A点到O点的距离为S1′,B点到O点的距离为S2′,当S1′<S2′时,根据杠杆原理F1′×S1′=F2′×S2′,F1′>F2′,则此时杠杆机构为省行程机构,即在施力点移动较小的距离便可以顶出该部件,但是在施加力的过程中比较费力;当S1′>S2′时,根据杠杆原理,F1′<F2′,则此时杠杆机构为省力机构,即在施力点施加较小的力便可以顶出该部件,但是施力点移动较大的距离才可以顶出该已连接的部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了折中的方案,即使得S1′=S2′,但是会造成该顶出机构既不省力又不省行程的顶出已连接的部件。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电子设备,以实现该顶出机构可以既省力又省行程的顶出已连接的部件的目的。
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别壳体,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内部的连接器、插接于所述连接器内的被顶部件、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杆和施力杆,所述施力杆抵靠于所述顶出杆,所述顶出杆抵靠于被顶部件,所述顶出杆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枢接在所述设备壳体上;
受力于所述施力杆的受力部;
第一施力部,用于施力于所述被顶部件,并将被顶部件顶出到第一位置;
第二施力部,用于施力于所述被顶部件,并将所述被顶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顶出到第二位置;
所述支撑部距离所述受力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部距离所述第一施力部的长度,且小于所述支撑部距离所述第二施力的部长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出杆由相互形成钝角的第一顶出杆和第二顶出杆连接组成;
所述第一顶出杆包括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受力部,所述第一顶出杆与所述第二顶出杆的连接部形成所述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二顶出杆上包括所述第二施力部。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受力部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施力杆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槽具有使所述施力杆与所述限位槽发生相对移动的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施力杆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受力部设有安装所述限位轴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具有使所述限位轴与所述限位孔发生相对移动的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出杆为一个直杆,所述被顶部件中包括受力于所述第一施力部的第一受力面、以及受力于所述第二施力部的第二受力面。
再次结合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被顶部件刚好与所述连接器脱开或松开连接关系的位置处,且不超过所述设备壳体边缘处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被顶部件被顶出所述设备壳体边缘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施力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设有所述支撑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施力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有所述受力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7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柜及一种并机机柜
- 下一篇:回程网络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