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读卡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6397.8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0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姜韫英;蒋国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韫英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读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读卡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RFID技术应用发展迅速。由于RFID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价格的下降,技术本身的完善,RFID的应用领域更加的广泛,如公共安全、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虽然RFID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在大规模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读卡器与服务器之间采用有线连接,读卡器的位置固定,在急需的情况下不能临时快速的组网、自动的把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以满足短期快速的应用需求。
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低速率的近距离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针对感测与控制之应用,ZigBee有其很大的发展潜力。
现有RFID读卡器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其不能随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随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的RFID读卡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ZigBee芯片、主控芯片、电源模块、键盘、读卡芯片、天线,其结构要点主控芯片分别与ZigBee芯片、电源模块、键盘、读卡芯片,读卡芯片与天线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ZigBee芯片采用CC2420。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主控芯片采用MSP430F1611。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室内数据传输距离为70m-90m,穿透墙壁可传输30m左右。由于ZigBee技术组网简单、便捷,读卡器随时可以加入网络,能用于临时应急场所,省去了布线的麻烦。此读卡器适用于食堂、超市、图书馆、仓库、考勤等管理系统,也可以用于门禁的监控系统。基于ZigBee技术的RFID读卡器的设计,使得ZigBee网络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得以应用,也提高了RFID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ZigBee芯片、主控芯片、电源模块、键盘、读卡芯片、天线,主控芯片分别与ZigBee芯片、电源模块、键盘、读卡芯片,读卡芯片与天线相连。
所述ZigBee芯片采用CC2420。
所述主控芯片采用MSP430F1611。
本发明天线电路的设计:天线接口包括:VMID(脚16)、TX1(脚11)、TX2(脚13)、RX(脚17)。从TX1和TX2引脚发射的信号是已调制的13.56 MHz载波信号,辅以多个无源器件实现匹配和滤波功能,以直接驱动天线。内部接收电路利用卡的响应信号在副载波的双边带上都具有调制这一功能进行工作。使用MFRC522内部产生的VMID信号作为RX引脚输入信号的偏置为了稳定VMID输出,需在VMI和GND之间连接一只电容C5。接收电路需在RX和VMID之间连接一分压电路(R15,R16)。L4、L5、C24、C25构成EMC低通滤波器,C20、C21、C22、C23构成天线匹配电路。关于13.5MHz读卡器天线的具体设计及参数规定见相关资料。
CC2420芯片采用IEEE802.15.4规范要求的直接序列扩频方式;数据速率达250kb/s;采用偏移四相相移键控信号(O-QPSK)调制方式;超低电流消耗(RX:19.7mA,TX:17.4mA);抗邻频道干扰能力强(39dB);内部集成有VCO、LNA、PA以及电源整流器;采用低电压供电(2.1~3.6V);它的内部集成了一个直流稳压器,能把3.3V电压转化成1.8V电压,不需要额外的电压转化电路就能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韫英,未经姜韫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63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燃气体报警器
- 下一篇: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