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家庭设备快速点对点联通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6137.0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2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叶灿才;卢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爱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家庭 设备 快速 点对点 联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家庭通讯领域,特别是一种数字家庭中两种数字化网络设备终端之间快速的点对点联通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终端应用于家庭。除了影音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更多的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也加入数字家庭应用。它们的增加促进了人们希望在这些设备中共享个人媒体内容的欲望。目前,实现设备之间通过例如WIFI等无线技术实现媒体内容共享采用的模式“终端+无线路由+终端”、“终端+无线交换机+终端”、“终端+互联网+服务器+互联网+终端”等模式,当然也可以采用两终端之间通过点对点的模式进行直连。如两台笔记本之间,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无线网络通过合适的网络配置实现点对点的连接,进行实现数据交换。但是,要实现两设备或终端的网络配置往往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士才能进行,对于家庭日常用户来说未免是强人所难。即使个别家庭用户能完成配置,其复杂程度也不利于在众多的家庭网络设备中广泛推广应用。
中国专利申请《点对点连接》(申请号:200680055187.9)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通信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IP连接的第一设备中的方法。将包括有用于请求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IP连接的请求的SMS、MMS或者相似消息发送到第二设备。在消息中将第一设备的IP地址发送到第二设备或者在来自第二设备的消息中接收第二设备的IP地址。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IP连接。该建立是由已在上述步骤中获得了另一方的IP地址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中的任何一方通过借助于另一方的IP地址来连接另一方来发起。该方法提出了一种先通过SMS、MMS或者相似消息然后再建立点对点的连接,但是没有解决在家庭内,各种具有网络功能数字终端之间点对点的快速联通问题,并且必须通过外部网络才能实现点对点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有利于家庭内各种网络数字终端之间快速点对点联通的方法。家庭用户只需要简单操作,即可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点对点直连,进而实现个人媒体内容在不同终端之间的共享。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数字家庭设备快速点对点联通的方法,为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点对点IP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IP地址移植装置,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协议将其自身IP配置相关信息发送并存储至IP地址移植装置;
第一终端网络模块自动网络配置并切换为无线接入点状态;
IP地址移植装置和第二终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协议建立连接,第二终端获取IP地址移植装置存储的第一终端IP配置相关信息;
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IP配置相关信息完成自身的IP相关配置,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协议建立与第一终端的连接实现两者联通。
上所述的第一无线通讯协议实现无线通讯采用的频率为10KHz~900MHz;所述的第一无线通讯协议实现无线通讯采用的频率为2.0GHz~10.6GHz。第二无线通讯协议主要是为了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网络配置并进而实现通过第二无线通讯协议建立点对点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内均设有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第一无线模块通过第一无线通讯协议与IP地址移植装置通讯;第二无线模块通过第二无线通讯协议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联通。
所述的IP地址移植装置可以是:
具备数据收发、存储功能的红外遥控器;所述的第一无线通讯协议为红外通讯协议;
可读写的IC卡、RFID卡;
具备采用第一无线通讯协议进行无线数据收发、存储的移动终端等等。
综上所述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 通过IP地址移植装置作为两终端IP地址等相关信息交互的媒介;
2. 采用第一无线通讯协议辅助第二无线通讯协议完成点对点的直连;
3. 家庭用户只需使用像遥控器、IC卡等就可以实现两设备之间快速联通,适合在数字家庭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通讯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终端或第一终端的基本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爱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爱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61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车间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轴承的状态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