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边置式喷嘴喷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46065.X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段七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七梅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黄大宇 |
地址: | 5101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置式 喷嘴 喷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鼻腔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行业中,包括中鼻道在内的鼻腔外侧壁是鼻窦炎及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重点恢复区域,该区域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而对于鼻部疾病的布局用药,一般采用正中位喷嘴滴鼻器、正中位喷嘴喷鼻器和正中位喷嘴洗鼻器。
正中位喷嘴滴鼻器让患者后仰脖子,利用重力将药液滴入患者鼻腔,而滴入鼻腔的大部分药液都顺着鼻底部直接流向了鼻咽部,患者常常会因为药物持续下流至口咽及口腔而被迫承受药物的怪异味道。这种设计不仅药液浪费较大,疗效不佳,而且给颈部疾病患者造成用药困难。
正中位喷嘴喷鼻器的喷嘴多是单孔直向设计,喷药时药物呈散射状喷洒,虽然能够借助喷射力将药物送入鼻腔较远处,但对于需要作用在中鼻甲、中鼻道等鼻腔外侧壁重要结构的患者来说,喷药效果不佳。
正中位喷嘴洗鼻器冲洗用的药液大部分都冲向了后鼻孔,倒流至口咽和口腔,或者又从前鼻孔流出来,进入鼻腔外侧壁中鼻道的液体较少,对于部分鼻窦炎患者或经过了鼻窦内窥镜手术行鼻窦开放的患者,中鼻道冲洗效果的不佳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向愈和术后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药液集中送于鼻腔外侧壁,重点送入中鼻道的边置式喷嘴喷鼻器。
本发明包括喷头和药瓶,喷头的顶端有喷嘴,喷头的内部有连接管,喷嘴有两个以上,所有喷嘴的出口端设置在喷头顶部边缘一侧,所有喷嘴贴近喷头的壳体内壁呈竖向排列;所有喷嘴的出口端的内壁有一控制喷射角度的折射斜面;连接管的上端与所有喷嘴相贯通;边置式喷嘴喷鼻器至少有一个使用标识。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喷头为顶端圆滑的锥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药瓶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药瓶固定在喷头下方;连接管的下端延伸到药瓶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药瓶内固定有按压泵,其吸液管置于药瓶的底部,连接管下端嵌套在按压泵的出液管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所有喷嘴按竖向排列,药液喷洒面积广,增加了药液与鼻腔、鼻窦粘膜的接触面积,喷嘴倾斜放置,并且每个孔道都有折射斜面,能使药液喷射范围集中于包括中鼻道的鼻腔外侧壁,药液的利用率提高,使鼻部疾病患者的局部治疗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全部喷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单一喷嘴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零件爆炸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喷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由喷头1和药瓶2组成,药瓶2固定在喷头1下方,喷头1的顶端有喷嘴1,喷头1内部固定有连接管4。
喷头1为顶端圆滑的锥型,其壳体1-1采用固态材料制成,方便清洗。喷头1具有一定长度,可以让喷嘴1-2深入鼻腔内,缩短了喷嘴1-2与中鼻道等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有利于更多的药液与粘膜接触。
喷嘴1-2有十二个,所有喷嘴1-2的出口端设置在喷头1顶部边缘一侧,所有喷嘴1-2贴近喷头1的壳体1-1内壁呈竖向排列。所有喷嘴1-2贴近壳体1-1内壁倾斜放置,使药液喷射范围指向包括中鼻道的鼻腔外侧壁;所有喷嘴1-2排列呈弧形,与中鼻道的冠状面走向一致,在喷药时可以增加药液与鼻腔、鼻窦粘膜的接触面积;所有喷嘴1-2的出口端有与壳体1-1一致的流线型设计,以免出口端的突兀而造成患者在将喷头1塞入鼻腔后出现鼻腔粘膜损伤。
每个喷嘴1-2的出口端的内壁有一自下向上倾斜的折射斜面5,折射斜面5与该喷嘴1-2所邻近的壳体1-1弧面的切面平行;在喷药时,折射斜面5可以改变药液喷射方向,进一步将药液喷射范围指向包括中鼻道的鼻腔外侧壁。
连接管4的上端与所有喷嘴1-2相贯通,下端延伸到药瓶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七梅,未经段七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60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