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4320.7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谢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还包括钝化层、第一透明基板以及第一偏光片;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区域为反射区,所述反射层未覆盖区域为透射区;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反射层,位于透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位于反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钝化层的表面相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公共电极;
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电极的宽度在2-6μm之间,且其高度在0.1-0.5μ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突起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在3-8μm之间;
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在8-15μm之间。
8.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透射区的第一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反射区的第二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公共电极;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和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相等;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在通电情况下,由所示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以使得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分置于所述像素区域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还包括钝化层、第一透明基板以及第一偏光片;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区域为反射区,所述反射层未覆盖区域为透射区;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反射层,位于透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位于反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钝化层的表面相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和位于所述透射区的公共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和位于所述反射区的公共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电极的宽度在2-6μm之间,且其高度在0.1-0.5μm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为等腰三角形的突起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43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路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
- 下一篇:从含钒矿物中干法分级富集V2O5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