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及其专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4012.4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君 |
主分类号: | E01B7/12 | 分类号: | E01B7/12;E01B7/30;E01B5/14;B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及其 专用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承载车辆运行的轨道及其专用的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根顶面是车轮承载面的相互平行的轨条的轨道和带导向轮的自动行驶车辆。
背景技术
在新兴的自动客运系统中,有一类的共有特征是:由具备导向轮的自动行驶车辆在具有导向轮引导面的轨道上自动行驶。支持这类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让车辆在轨道的各种道岔路段可靠转向。对此,在现有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交通控制中心改变道岔路段的轨条和导轨的形状和位置状态,从而引导车辆通过可控的活动道岔路段进入指定轨道。这种转向方式的缺陷显而易见:构造复杂,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高密度车流快速换向的要求。
虽然已经有多种公开方案中提出了无需设置活动道岔,而只是改变车辆导向轮或者类似机构的位置形状或者物理状态(如磁性状态)来达到由车辆自主选择通过道岔路段之后的行进方向,但是,已经公开的多种方案因其基本技术原理的限制,还没能达到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而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另外,这些方案还没有实现让车辆具备在十字交叉的道岔处可靠和快速的进行直角转向功能。
本发明人的专利号为200420019497.3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采用安装在车体底盘下的可升降的立轴导向轮在轨道中央的引导面上运行的导向方式的轨道和专用车辆方案,并在道岔路段通过控制车辆导向轮的高度位置,在具有不同高度的引导面上升降换位,自主转换行进方向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除了需要设置两条轨条之外,需要另外单独设置一条引导轨道。
此方案提出的道岔路段的构件形状比较复杂,加工和安装施工难度大,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实施。并且,复杂的轨道和道岔构造,也降低了道岔路段换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另外,该方案没能提供适用于纵横十字交叉的轨道之间的车辆承载轮和导向轮的直角换轨转向功能。
除了轨道之外,现有技术中为此类轨道系统提供的车辆,难以在十字交叉轨道的道岔路段实现快速而可靠的自主平转换向功能,因而限制了轨道的灵活布局能力,不利于系统中的线路自由布局和扩展,也不便于在系统内灵活布置车辆存取区域和站点区域的避让线路的灵活安排。
发明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轨道技术方案构造比较复杂,在道岔区域的换向操作可靠性不足的原理性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基本目的,是提出一种构造更简单、更可靠、更容易实施的无需可动部件的道岔构造的轨道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基本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轨道,在同一股轨道中,包括至少两根用于承载车轮的相互平行的轨条1;在同一股轨道中,有至少两条位于所述的轨条1侧面的用于引导车辆的可沿立轴旋转且可升降的导向轮3运行的引导面2;其中,包括至少一条位于所述的轨条1左侧面上的左侧引导面和至少一条位于所述的轨条1右侧面上的右侧引导面;其特征是:
a)所述的左侧引导面包括位置较高的左侧高位引导面和位置较低的左侧低位引导面;所述的右侧引导面包括位置较高的右侧高位引导面和位置较低的右侧低位引导面;
b)在由一股位于左方的左轨道和一股位于右方的右轨道交汇成一股合并后的中轨道的“人”字形道岔路段,与高位的引导面相交的轨条上,有可供沿着此高位的引导面运行的升至高位的导向轮穿过的“凸”字形的高位导向轮通道;与低位的引导面相交的轨条上,有可供沿着此低位的引导面运行的降至低位的导向轮穿过的“凸”字形的低位导向轮通道;
c)在上述道岔路段中,衔接在轨条交汇处的中轨道的轨条的同一个侧面上的高位的引导面和低位的引导面处于同一段连续面上;该段连续面可供运行其上的导向轮在高位的引导面和低位的引导面之间升降转移;
d)在上述道岔路段中,至少一条属于左轨道或右轨道的高位的引导面穿过高位导向轮通道后,平顺过渡到中轨道的一条高位的引导面上;
e)在上述道岔路段中,所述的左轨道的一条引导面平顺衔接到所述的中轨道的一条引导面上;所述的右轨道的一条引导面平顺衔接到所述的中轨道的另一条引导面上;
f)在上述道岔路段中,所述的中轨道至少有一条低位的引导面平顺衔接到左轨道或者右轨道的一条低位的引导面上。
本文所称的“轨道”是指可引导和承载车辆底部的车轮运行其上的有轨道路。
本文所称的“轨条”,是构成本文所述的“轨道”的条状物。每股轨道至少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轨条。轨条的顶面是承载车辆承载轮的承载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君,未经于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4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莓种苗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轴向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