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颤证的中药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3764.9 | 申请日: | 201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0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姬琳;贺燕;王兴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燕;姬琳;王兴臣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颤证的中药制剂,属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颤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多巴胺递质缺乏为主要病理生化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初步估计该病患病率为57/10万人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和寿命的延长,其患病率逐步升高。目前,左旋多巴(L-dopa)为主的药物治疗仍然是PD的金标准,但所有的治疗措施仍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且长期应用会产生疗效减退及症状波动、异动症等难以克服的副作用。PD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运用中医中药治疗PD,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保健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个特色。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博大精深,包含甚广,绝大多数疾病都能够从中医中找到治疗途径,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与西医相比,中医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经验。综合疗法治疗颤证可追溯到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所记载的治马叟验案,其谓“张戴人治以防风通圣散汗之,继服涌吐剂,后用泻下法而得效”,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震颤麻痹的报道。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与肝的病机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掉”即指振颤,此论为后世所宗。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肝属木主筋。若肝失调达,或肝血亏虚,肝精不足,必见筋脉失用,而见肢体摇动、震颤等。因本病多为中老年人所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中说:“颤振,壮年少见,中年以后始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肾火,极为难治。”故肝阴不足,常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互相滋养,精血互生,肝肾同源,二者虚则俱虚。《医宗必读》中有“肝肾同源”之论:“然木即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当自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故当肝肾同治。肝失调达,疏泄失常,痰、火、瘀、毒等所有病理产物均可发生。脾与肝密切相关,肝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即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而化热,热郁肝胆,肝失条达,即有“土壅木郁”进一步亦可肝气郁结,每致气滞血瘀,气滞痰凝,气郁化火久而动风,发为颤证。因此本病病机复杂,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关键在肝,与脾、肾相关,在本常为肝肾阴虚,在标常为痰、瘀、热、风。因此治疗当以调肝为主,兼以补肾健脾,清热、活血、化痰、熄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颤证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颤证的中药制剂,由以下原料药制成:制何首乌9g、肉苁蓉6g、白芍9g、天麻9g、炒白术9g、虎杖9g、酒大黄6g。也可由上述原料药加入陈皮9g、煅龙骨15g、炙甘草6g,或加入菖蒲9g、钩藤12g、炙甘草6g,或加入生地9g、五味子9g、丹参9g、炙甘草6g,或加入益母草9g、当归9g、炙甘草6g制成。配制方法:取上述原料药,加适量水,文火煎煮40分钟,滤去药渣,制成汤剂即可。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一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燕;姬琳;王兴臣,未经贺燕;姬琳;王兴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密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