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金纳米簇用于潜指纹显现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43554.X 申请日: 2012-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3070691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柴芳;代起君;吴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A61B5/117 分类号: A61B5/117
代理公司: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代理人: 刘延军;赵军
地址: 150025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荧光 纳米 用于 指纹 显现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具有荧光性质的金纳米簇显现潜指纹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指纹鉴定是进行个人识别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指纹在法庭科学和刑事诉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证据作用,在法庭科学发展史上指纹素有证据之王的美称。目前应用于现场指纹显现的方法主要有:光学显现法、物理显现法和化学显现法。这些方法的共同弱点是灵敏度低,其中有的方法应用后对DNA测试的灵敏度和结果产生干扰。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粉沫法,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体损害就越大,而且这种方法的致命弱点是不能对陈旧指纹进行显现。荧光显现法具有特殊的优势,可以一些分辨不明显的背景表面的潜指纹,目前使用的光致发光技术同时产生的背景荧光对常规的光致发光生物印迹识别的干扰很大,难达到预期的要求。为此,抑制背景荧光成为提高生物印迹识别效果的关键,此外,阴暗基底表面、强背景基底上潜指纹的显现也是疑难问题之一。近年来,利用半导体纳米晶CdSe、CdS等作为荧光检测试剂检测潜指纹的报道较多[1-5],但由于Cd是重金属,对人类健康有害,在合成的过程中,以及在使用操作过程中,都有可能对实验人员和技术人员造成危害,因此无毒化和高灵敏度现场生物印迹显现技术的研发已成为法庭科学研究的重点和世界各国刑事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金纳米颗粒,由于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性质,金纳米颗粒随粒径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而且具有制备简单、粒径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亲和力强、生物相容性好、易于生物分子固定修饰等优点,可提高生物印迹显现的灵敏度。目前,金属纳米颗粒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和疾病的诊疗中,在生物分子检测和传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此外,研究发现随着金属材料的尺寸逐步减小,直至纳米级别时,金属的发光效率有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其尺寸接近电子的费米波长的级别(小于1nm)时[6],贵金属纳米簇(如金,银)会呈现较强的荧光性质[7-10]。发光的金属纳米簇具有很多优于传统的荧光团的性质,如尺寸小,好的光稳定性,大的Stokes位移等,在单分子光谱,荧光成像,光电器件上都有可观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半导体纳米量子点(如CdS, CdSe和CdTe)相比,不但具有强的荧光性质,还安全无毒,这使得荧光金纳米颗粒成为理想的荧光标记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等检测中[11]。目前,利用其对其它人体遗留物识别检测及犯罪现现场调查的研究尚未有报道。

基于无毒害、高灵敏度的前题,我们拟将具有高强度荧光性的纳米颗粒开发为显现潜指纹的纳米显现探针材料,检测显现潜指纹。

参考文献:

[1] Y.F. Wang, R.Q. Yang, Y.J. Wang, Z.X. Shi, J.J. Liu, Forensic Sci. Int.2009, 185, 96.

[2] F. Gao, J.X. Han, J. Zhang, Q. Li, X.F. Sun, J.C. Zheng, L.R. Bao, X. Li, Z.L. Liu, Nanotechnology,2011, 22, 075705.

[3] A. Becue, S. Moret, C.Champod, P. Margot, Forensic Sci. Int.2009, 191, 36. 

[4] J.J Liu, Z.X. Shi, Y.C. Yu, R.Q. Yang, S.L. Zuo, J. ColloidInt. Sci. 2010, 342, 278.

[5] Y. J. Jin, Y.J. Luo, G.P. Li, J. Li, Y.F. Wang, R.Q. Yang, W.T. Lu, Forensic Sci. Int.2008, 179, 34.

[6] Haberland H, Clusters of Atoms and Molecules: Theory Experiment, and Clusters of Atoms. Berlin: Springer-Verlag199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未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35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