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用型硬盘盒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42922.9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豪;廖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用 硬盘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共用型硬盘盒。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技术的日新月异,不论是服务器、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摄影机、相机或录影机对于各式储存装置的需求愈来愈高。举例来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储存装置包含硬盘、随身盘与记忆卡等。
以桌上型电脑为例,为了使其能储存大量的数据(例如文字文件、图片文件、影片文件与声音文件等),因此通常使用不只一个的硬盘作为储存装置。为了要更便利地使硬盘可较快速的被抽取替换,因此可利用硬盘盒来容置硬盘,而不直接将硬盘锁固于机壳上。如此一来,使用者可较快速且便利地抽换硬盘。
此外,硬盘可依连接接口区分为SATA接口的硬盘与SAS接口的硬盘。SATA接口的硬盘可使用于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以及服务器中,但对于服务器来说,需要更稳定的传输接口,因此有些服务器需采用SAS接口的硬盘。如此一来,即使选用同样为2.5寸大小的硬盘,但不同传输接口的SATA硬盘不能跟SAS硬盘混用,且接口不同的硬盘所搭配的硬盘盒也不同,其原因在于高速信号的传输规格不同,因此需分批管理和采买。如此一来,不仅造成时间与人力的浪费,还会造成购买硬盘盒的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共用型硬盘盒,用以容置储存元件。其中储存元件具有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多个第一穿孔、多个第二穿孔、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共用型硬盘盒包含底壳与上盖。底壳具有底板与至少一侧壁。底板与侧壁形成容置空间。底板具有多个固定孔、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且侧壁具有开口。当第一凹部耦合于第一限位柱时,储存元件位于容置空间的第一位置,第一穿孔分别对准固定孔,且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紧邻于开口。当第二凹部耦合于第二限位柱时,储存元件位于容置空间的第二位置,第二穿孔分别对准固定孔,且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与开口之间具有一距离。上盖覆盖底壳,具有多个第三穿孔,分别对准固定孔,用以供多个固定件穿入第三穿孔与第一穿孔,或穿入第三穿孔与第二穿孔,并固定于固定孔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共用型硬盘盒还包含第一传输接口与第二传输接口的转换连接器。当第二凹部耦合于第二限位柱时,转换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转换连接器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与开口之间的距离,使转换连接器紧邻于开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转换连接器为一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连接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转换连接器具有隔板。隔板垂直于底板,且侧壁具有卡槽。隔板的一侧边定位于卡槽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孔为螺丝孔,上述固定件为啮合于固定孔的螺丝。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分别位于该底壳的两角落。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储存元件的第一凹部耦合于底壳的第一限位柱时,储存元件的第一穿孔可对准固定孔,且储存元件的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紧邻于开口。在此状态下,固定件可穿入上盖的第三穿孔与储存元件的第一穿孔,并固定于底壳的固定孔中。此时,对应第一传输接口的传输线可连接储存元件的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
当储存元件的第二凹部耦合于底壳的第二限位柱时,储存元件的第二穿孔可对准固定孔,且储存元件的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与开口之间具有一距离。在此状态下,共用型硬盘盒还可包含第一传输接口与第二传输接口的转换连接器,转换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传输接口的连接器。由于转换连接器的宽度大致等于该距离,使转换连接器紧邻于开口。固定件可穿入上盖的第三穿孔与储存元件的第二穿孔,并固定于底壳的固定孔中。此时,对应第二传输接口的传输线可连接储存元件的转换连接器。
位于共用型硬盘盒中的储存元件可连接两种不同的传输接口,使用者可依照电子设备的传输接口选择性地设置储存元件于底壳的位置,不需因电子设备的传输接口不同而更换不同型式的已知硬盘盒与储存元件,因此不仅能避免时间与人力的浪费,还可降低购买已知硬盘盒与储存元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共用型硬盘盒的立体图,其内容置有储存元件;
图2绘示图1的共用型硬盘盒打开后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1的共用型硬盘盒移除上盖与固定件的立体图,且储存元件位于容置空间中;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共用型硬盘盒的立体图,其内容置有储存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