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块和制作光源模块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42576.4 | 申请日: | 201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高连得;刘金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孙怡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块 制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和制造光源模块的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光耦合组件的光源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科技近年来的发展进步使得各种显示器得以普及化,并且逐渐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计算机屏幕、智能型手机以及电子书的屏幕,常应用例如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LED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或是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tic Display)等显示器。为了提升显示质量以及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显示器已朝向薄型化以及便携的趋势发展。
其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属于非自发光型的显示器,故在显示上必须搭配背光模块。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包括线性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棱镜片等)以及反射片等构件。随着液晶显示器的薄型化,背光模块亦朝向薄型化发展,因此导光板的厚度亦被要求降低。然而,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等发光组件的价格通常随着体积的下降而增加,故这类薄型背光模块的成本高昂,而减少了消费意愿。基于成本考虑与薄型化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发展出在入光侧边具有渐变厚度的导光板,这类导光板具有较厚的入光面以配合价格较低体积较大的光源,并且在导光板出光位置仍维持薄型化的设计以减少体积重量。 一般而言,这类的导光板虽可由射出成型制成,但以目前技术仍难以制作大尺寸或是超薄型导光板,而有诸多应用限制。因此,如何同时兼顾导光板薄型化生产以及节省制造成本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可增进光耦合至导光板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光源模块的方法,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耦合组件;该至少一发光单元适于发出一光束;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一底面以及至少一第一入光面,其中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相对,且该第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该光耦合组件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以及一第二出光面,该发光单元配置于该第二入光面旁,该光束由该第二入光面入射该光耦合组件,且该光束从该第二出光面离开该光耦合组件,并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出光面接触,且该发光单元、该第一入光面以及该光耦合组件的数量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耦合组件可还具有一第二底面与相对第二底面的一顶面,第二底面与第一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第二底面连接第二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顶面连接第二入光面与第二出光面,其中第二入光面沿着平行于第二底面的法向量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出光面沿着平行于第二底面的法向量的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耦合组件的厚度由第二入光面往第二出光面逐渐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耦合组件的第二出光面与第二底面的夹角为ψ。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与光耦合组件的第二出光面平行,并且角度满足:110≦ψ≦16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耦合组件的第二出光面包括一第一子出光面与一第二子出光面。第一子出光面覆盖部分第一出光面并与第一出光面平行且接触,并且第二子出光面与第一入光面平行且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耦合组件的厚度由第二入光面往第二出光面先维持不变再逐渐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耦合组件可还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这些光学微结构分布于顶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光学微结构可包括多个V形凹槽,其中这些V形凹槽的顶角小于或等于60度,并且这些V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相邻二凹槽的顶角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V形凹槽沿着实质上平行于顶面与第一出光面的连接处的方向延伸,并且这些V形凹槽沿着实质上垂直于连接处的方向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V形凹槽沿着实质上垂直于顶面与第一出光面的连接处的方向延伸,并且这些V形凹槽沿着实质上平行于连接处的方向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反射单元,其中反射单元位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下方,以承载导光板以及光耦合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固定胶层,其中固定胶层配置于反射单元及光耦合组件之间,且位于反射单元与导光板之间,光耦合组件与导光板通过固定胶层固定于反射单元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单元、光源模块及发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造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