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引擎气流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2390.9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6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华特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予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汪永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引擎 气流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引擎的气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使用一种气流调节装置,该装置为一个文氏管,通常安装在汽车引擎的排气总管中,利用文氏管原理调节气流的流速,以促使燃油充分燃烧或尾气污染物含量降低,例如CN2668874Y、CN201090292Y、CN202176392U披露的装置皆属于类似装置。
现有的气流调节装置存在散热较慢的缺陷,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在调节装置处导致高温,该高温导致三元触煤提早老化,而且,该处高温还会使气流调节装置因热胀冷缩而被易腐蚀或者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汽车气流调节装置散热较慢的缺陷。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引擎气流调节装置,其为一文氏管,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介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缩颈,并且文氏管的外壁具有螺纹结构。
优选地,所述文氏管的外壁具有向内凹的凹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缩颈处设有齿环。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气口直径R1>出气口直径R2>缩颈直径R3,进气口至缩颈之间的距离L1大于缩颈至出气口之间的距离L2。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图中的字母既指代相关部件,在需要时又代表其尺寸。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在缩颈处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该装置具有进气口R1、出气口R2和缩颈R3,整体是一个文氏管。本发明在该文氏管外壁设有螺纹,该螺纹增大了文氏管的散热面积,可以提高散热速度。
作为优选的设置,文氏管的外壁面为向内凹的凹面,这可以降低文氏管壁的厚度,而且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
进气口R1与出气口R2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种优选设置,进气口R1、出气口R2和缩颈R3的直径大小关系为R1>R2>R3,进气口R1至缩颈R3之间的距离(进口行程)L1大于缩颈R3至出气口R2之间的距离(出口行程)L2。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气体经大直径进气口R1进入,经过一长距离L1到达缩颈R3,使由引擎而来的排气被缩颈R3抽吸并渐缩混合,当流体离开缩颈R3排向下游扩大段,由R3逐渐扩张其直径至出气口R2,经过一较短距离L2。在出口行程L2内,流体受到“挤压”,并在缩颈R3与出气口R2之间形成一“扰流(turbulent flow)区”,更使油、气混合,在二次燃烧下将未完全燃烧的污染物完全燃烧。
本发明调节装置会依照车辆排气量及排气管内部口径大小做R1、R2、R3调整,并可安装于机动车、一般轿车、柴油车、瓦斯车、货车、联结车。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在缩颈R3处内置一个齿环D。如图3所示,齿环D向圆心方向突出多个齿状物。该齿状物可为尖齿状、弧形状、片状或其他适当形状。该齿环起扰流作用,使得经过缩颈后的流体混合更均匀。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由铁、不锈钢、铝合金、钛金属制成。优选的材料是钛金属,因为钛金属硬度高、耐高温、耐腐蚀、导热佳、散热快、密度低。当发动机所排放的NOx含有碳,碳会残留在本发明装置的表面,由钛金属材料制成表面光滑不残留积碳于表面,且耐腐蚀、导热佳、散热快之多项优点。
本发明的气流调节装置可使燃油充分燃烧,不积碳,既节省能源,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调节装置散热快,避免了高温产生,减少了氮氧化物的产生量其可以用于所有用燃油做动力的机动车,例如汽油车、柴油车等。
前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将能充分地揭示本发明的一般特征,以致他人借助现有知识很容易为具体应用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做调整和/或适应性变化,这些皆没有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这些调整和修改应该视为对本发明中所披露实施方式的等同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华特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华特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箱内的匀光照明系统
- 下一篇:移动重载列车自动定量装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