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多层机械阻抗板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1308.0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丹;胡鹏;蔡忆昔;丁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8;B32B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多层 机械 阻抗 宽频 吸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声装置,将机械阻抗和传统的吸声材料相结合的新型吸声结构,属于环境噪声控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多孔质材料类的吸声材料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中,有玻璃棉、矿渣棉、岩棉、泡沫塑料、石棉绒、毛毡、软质纤维板的吸声材料。通常,吸声材料(结构)有良好中、高吸声性能,而低频吸声性能不佳;微穿孔板结构利用腔的共振,在空间受限情况下,同样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薄膜吸声结构和薄板吸声结构只在共振频率附近吸声,吸声频带窄。为了提高低频吸声效果,往往需要加厚材料(结构)或在背后设置厚的空气层,其吸声特性曲线图5(a)和(b)。在吸声空间严格受到限制的场合下,如在工业机械、家电产品、车辆与动力等领域,要想实现包括低频噪声的宽频带噪声控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提出结合多层机械阻抗板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将多层机械阻抗引入到传统的吸声材料(结构)中,利用多层机械阻抗板的振动吸收低频噪声,中高频噪声仍然由传统的吸声材料(结构)吸收。在传统吸声材料和腔共振吸声机理中耦合多层机械阻抗,整个结构能够做到同时兼顾低、中、高频率的吸声要求,并且厚度可以做得比较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空腔距离保持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宽频吸声效果,发明了结合多层机械阻抗板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多层机械阻抗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包括吸声材料和支架,还包括至少两层机械阻抗板;所述吸声材料安装在支架一端的内侧;支架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托板,机械阻抗板由背板和背板两端的粘弹性圈组成;相邻背板不接触;粘弹性圈用粘接剂粘接在托板上,粘弹性圈、支架内壁和背板之间紧密粘接;吸声材料与机械阻抗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最外侧的背板向支架端面凹进一定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吸声结构是多孔吸声材料或微穿孔板腔共振结构。所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可以有护面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背板是金属板或非金属板,背板上没有穿孔。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多层机械阻抗板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新型吸声结构中吸声材料可以是多孔质材料类的吸声材料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根据对实际工程要求选择相应的吸声材料(结构)。入射声波的高频部分声能耗散于吸声材料或微穿孔板结构;低频部分则引起机械系统的共振,多层机械阻抗板上是没有穿孔,声波入射到板面以后,在共振区域附近能够有效地激发起薄板的机械振动,声能耗散于边界的粘滞。通过合理选择机械阻抗板的层数和质量以及粘弹性材料的刚度以及粘性阻尼系数,中低频处产生多个共振吸声峰值,有效拓宽吸声频带。从吸声机理上,无论是微穿孔板还是吸声材料,要获得良好的低频吸声,都需要使结构和材料的厚度增加。而本发明提出的新结构,将机械阻抗和空气阻抗相结合,给吸声材料提高低频效果的观念上带来了变化。只需要更换弹性边界的材料特性,选用柔度系数高的材料,就可以在低频获得良好吸声,无需增加吸声结构厚度。传统观念上,同时要在低频、中频和高频获得宽频带的吸声,其结构的厚度一定比较高,新提出的这一结构突破了这一观念,复合多层机械阻抗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也可以实现在低、中、高频同时具有良好的吸声功能。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结合机械阻抗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传统吸声结构是多孔质材料类的吸声材料,图2传统吸声结构是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图3和图4分别是图1和图2相对应的若干个结构并联形成的吸声平面示意图。
图5是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曲线。(a) 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 (b)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特性 。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的正入射吸声系数α与频率f的理论计算结果。其中图6吸声结构以三层微穿孔板结构为例,阻抗板是敷设粘弹性材料的三层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1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纳米气泡的纤维及其制法
- 下一篇:基于GPU编程的红外反射特性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