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0691.8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娟;郝伟英;匡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万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14;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新生儿 黄疸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
背景技术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目前治疗方案,重症多采用光照疗法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72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由于光照疗法必须在医院治疗,所以中度轻度新生儿黄疸多用中药口服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是茵栀黄口服液,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每次5ml,2~3次/日。但是《中国药典》记载:茵陈性味苦、辛,寒;栀子苦,寒;黄芩苦,寒;金银花甘,寒。四味药具是寒性药物,尤其是前三味苦寒,苦寒伤阴,苦寒伤胃,新生儿脾胃娇弱,所以服用茵栀黄口服液一般只能用三天,久则伤胃甚至便溏拒食。
目前尚缺乏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或者护理物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榉树皮6~10份,柞树皮8~15份,虎杖8~15份,虎皮草6~10份,虎尾轮6~10份,茯苓8~15份,牡丹皮6~10份,粟米8~15份,柴胡3~6份。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榉树皮8份,柞树皮10份,虎杖10份,虎皮草8份,虎尾轮8份,茯苓10份,牡丹皮8份,粟米10份,柴胡5份。
其中所述的:榉树皮,为榆科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树皮。性味苦,微寒。功可清热安胎。
柞树皮,为壳斗科栎属植物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的树皮。性味微苦、涩,平。功可清热利湿,解毒。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味苦性平,归肝、胆、肺经。功可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虎皮草,虎耳草科虎皮草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 Oliv.,以叶入药。性味苦、涩,平。归心;肝经。功可清热解毒,生肌收敛。
虎尾轮,为豆科植物猫尾射Hedysarum crinitum L.的全草。性味甘微苦,平。归肺;肝经。功可清热,解毒,止血,消痈。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性味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功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的种仁。性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功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功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万娟,未经刘万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0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