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9972.1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铎;陈希林;姜雪强;史磊磊;卢常亘;史亚军;胡建军;郭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08 | 分类号: | E21D1/08;E21D5/11;E21D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快速 检修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检修井及其模块化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大粒径砂砾石和部分大漂石的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盾构法施工时,刀盘磨损势必严重。如果盾构不开仓检修刀盘、刀具,施工将不可能顺利进行。
洞内开仓检修是其中的一种办法,但风险也较大。而如采用地面开挖小竖井,则可以使检修风险降低,同时,竖井可以扩大内径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检修速度。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盾构检修井及其模块化施工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所有地质水文条件下施工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孔范围小、结构牢固的盾构检修井。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锁扣圈梁施工,在锁扣圈梁的底部预留钢筋;2),竖井扩挖:以扩挖面竖向夹角不大于45°的标准进行扩挖;3),竖井井身施工:竖井护壁采用钢筋格栅加混凝土锚喷,护壁的厚度为300mm;所述钢筋格栅和锁扣圈梁的预留钢筋连接牢固;4),竖井内马头门施工:在盾构掘进轴线的竖井侧壁上施作成拱顶门型马头门;5),竖井封底:在竖井底部用钢筋榀架封底,控制井底隆起。
本发明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进一步为:所述钢筋格栅和锁扣圈梁的预留钢筋采用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进一步为:在锁扣圈梁施工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注浆加固。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盾构检修井,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锁扣圈梁、竖井井身以及竖井封底;于所述竖井井身上布置有钢筋格栅;于所述竖井井身侧壁上设有拱顶门型马头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适用于所有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盾构检修井施工,从而方便了盾构设备在井下的检修;同时,该盾构检修井具有结构安全稳定、空间掌握灵活、方便施工操作,施工速度较快、占用地面较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在锁扣圈梁施工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在竖井扩挖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在竖井井身成形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盾构检修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盾构快速检修井的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锁扣圈梁1施工,在锁扣圈梁1的底部预留钢筋(未图示);
2),竖井扩挖:以扩挖面竖向夹角不大于45°的标准进行扩挖;
3),竖井井身2施工:竖井护壁采用钢筋格栅3加混凝土锚喷,护壁的厚度为300mm;所述钢筋格栅3和锁扣圈梁的预留钢筋连接牢固,两者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4),竖井内马头门施工:在盾构掘进轴线的竖井侧壁上施作成拱顶门型马头门4;
5),竖井封底5:在竖井底部用钢筋榀架封底,控制井底隆起。
进一步的,在锁扣圈梁1施工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注浆加固。
采用上述工艺制得的盾构检修井,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锁扣圈梁1、竖井井身2以及竖井封底5;于所述竖井井身2上布置有钢筋格栅3;于所述竖井井身2侧壁上设有拱顶门型马头门4。
本发明的盾构检修井及其模块化施工工艺具有易施工、速度快、结构稳定性强、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适用于为盾构机换刀操作提供检修空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