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色内墙砖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9125.5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苟文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理县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4;C04B33/30;C04B3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5000 四川省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色 内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的是一种内墙砖及生产方法,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黑色内墙砖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黑色陶瓷制品因色泽深厚、端庄、别具特色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国际建筑界视黑色为庄重,华贵的流行色,黑瓷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使其成为一种新型黑色陶瓷建材产品。内墙砖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建筑装饰材料,由意大利率先生产,90年代初传入我国。内墙砖清淡高雅,广泛用于高级建筑和现代住宅的装修上,其中的纯黑内墙砖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但传统的黑色系统色料中,为了得到较为纯正的黑色调,通常要加人氧化钻,而氧化钻价格十分昂贵,使得黑色料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黑色陶瓷产品的发展。坯用色料主要是指在高温使用的色料,其品种不多,但用量很大。在传统陶瓷色料领域,我国在产品品种、结构、组成上和国际是接轨的,并且开始大量出口。
目前,陶瓷坯用色料的制备方法有:传统的固相烧结法,非传统工艺技术的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自蔓延合成、微波加热法、机械化学合成法、声化学法、低温液相烧结法等制备高性能陶瓷色料,使得陶瓷色料的制造技术和性能有了新的突破。从色料制备的原料看,有使用分析级纳米粉体制备的(成本高),亦有使用工业级化工原料制备的(成本较高),更有利用天然矿物及尾矿、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制备环保型陶瓷颜料(成本低)。从陶瓷色料添加的方式看,既有先将未反应呈色的组分原料直接添加在坯体中,使坯体在高温下烧结反应和呈色反应同时进行的;也有先合成色料再均匀添加于坯体,后进行高温烧结的。
谢春波,纯正黑色釉的研制[J]河北陶瓷,1997,25(3):7,对Fe—Cr系颜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配比(化工原料):氧化铁34.4、51.2氧化铬65.6、48.8,将原料混合后在1280℃—1300℃的还原焰下烧成。同时提出钒黑的配方为:五氧化二钒:41.67%,草酸:16.66%,石英:41.67%。此颜料在还原焰1280℃—1300℃下烧成,但黑色制品略带褐色调,发色不够纯正。
李春文等,Ni—Cr—Mn—Fe系黑颜料的合成及呈色[J]陶瓷,1998,2:41,选择了满意的配方为(化工原料):Ni2O36g,Cr2O319g,MnO28g,Fe2O311g。该颜料在1080℃左右开始发生固相反应,1350℃出现液相而结块;为使颜料合成速度快,反应完全,合成温度在1250℃较适宜,最终得到了发色较稳定的尖晶石型黑色料。
乔艳,铬铁矿在陶瓷颜料中的应用[J].山东陶瓷,1998,21(2):35, 对于铬铁矿在黑色颜料生产上的应用做了详细描述,其较合理配比为:铬铁矿30%,Cr2O330%,Fe2O340%,烧成温度:1280℃,保温时间:30min,这种黑色颜料高温稳定,呈色纯正,适用于玻化砖的单色及色点装饰,但用于颜色釉中,色调偏红,须加入CuO、CoO、Ni2O3、MnO2等氧化物进行调制。
刘宇等,利用工业废料合成廉价的黑色颜料[J].陶瓷研究,1993,8(l):13,利用含有着色元素的工业废料及稀土化合物合成黑色陶瓷颜料,工业废料经湿球磨,过250目筛,将工业纯Cr2O3、MnO2、Ni2O3、Fe2O3与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其较满意的配比如下: Cr2O38%,Pr—NdO8%,MnO218%,工业废料45%,Ni2O35%,Fe2O310%。
俞康泰,陶瓷色釉料装饰总论[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阐述了两种含钴的三元系统Fe—Cr—Co、Fe—Mn—Co的形成机理,指出它们是在Fe—Cr,Fe—Mn基础上引人CoO制成的。其发色为黑色,其比例不同,发色黑度有差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理县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会理县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