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纤、SiO2增强增韧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9116.6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4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丰;宋阳;宫克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K9/06;C08K7/14;C08K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o sub 增强 增韧聚苯硫醚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SiO2增强增韧聚苯硫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广泛用于电子电气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军工国防领域。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PPS)是一种半结晶性热塑性特种工程塑料,它的分子主链是由苯环与硫原子交替排列,分子链的规整性强,苯环提供刚性,硫醚键提供柔顺性,由于分子主链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所以聚苯硫醚易于结晶,结晶度最高可达75%。聚苯硫醚树脂呈白色或近白色,是一种硬而脆的聚合物,吸湿率很低,只有0.03%。密度为1.34g/cm3,熔点为285℃,玻璃化转变温度在90℃左右,热稳定性突出,空气中在430℃~460℃以上才开始分解。在氮气中,500℃以下加热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阻燃等级为U-94V-O级,200℃以下不溶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且电绝缘性非常好。
由于聚苯硫醚综合性能优异,在电子电气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军工国防领域有这重要的应用,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力学强度不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属中等水平,尤其聚苯硫醚的脆性较大,韧性较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聚合物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解决聚苯硫醚的脆性问题是目前聚苯硫醚改性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性能材料市场的不断开拓,对特种工程材料提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尖端领域、国防军工等。因此,提高聚苯硫醚的韧性对于其今后在市场上更好更广泛地被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制备了一种玻纤、SiO2增强增韧聚苯硫醚材料,目的是在提高聚苯硫醚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韧性。首先采用乙醇湿法处理的方法将硅烷偶联剂均匀的附在SiO2粒子表面,采用超临界CO2为载体将硅烷偶联剂均匀接枝在玻纤表面,其次利用悬浮接枝与硅烷交联技术将有机硅单体接枝于聚苯硫醚上,进而与其它助剂组成配方体系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经牵条、冷却、切粒后得到增强增韧的改性聚苯硫醚材料。本发明的改性方法与传统的聚苯硫醚改性方法略有不同,是通过化学结构改性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韧性有所改善的新型聚苯硫醚材料,经偶联剂处理过的SiO2纳米粒子表面存在Si-O基团能够与有机硅接枝改性的PPS表面的Si-O基团发生耦合,使制备的改性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
技术方案:
步骤一:将SiO2在80~100℃下真空干燥8~10h,在乙醇中分散,置于高速搅拌器中搅拌分散20~40min,再加入4~8倍体积的硅烷偶联剂乙醇溶液继续处理1~3小时,抽滤,用乙醇漂洗2~4次,自然干燥,并于鼓风干燥箱中在120℃下干燥10~15h。
步骤二:在80~100℃,10~15MPa,4~6h的条件下,在超临界CO2反应釜中将硅烷偶联剂均匀接枝在玻纤表面。
步骤三:将已经干燥的PPS粉悬浮分散于二氯甲烷中进行预溶胀一段时间,在Al2O3的作用下,加入乙酰氯,待反应结束,将反应液移入冰盐酸中进行分解,抽滤,先用低浓度的NaOH溶液洗涤,之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洗涤,80~100℃真空干燥20~30h,得到乙酰化聚苯硫醚。在氮气保护下,将乙酰化聚苯硫醚分散于无水甲苯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反应8~12h,抽滤,洗涤,并用乙醇溶液索式抽提20~30h,80~10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有机硅接枝改性的聚苯硫醚。最后将有机硅接枝改性的聚苯硫醚进行水解交联,抽滤,产物在80~100℃下真空干燥。
步骤四:将上述配方中的各组分按配比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将混合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
挤出温度范围为285~310℃;主机转速为400~600rpm;喂料转速为20~30rpm。
挤出的混合物经水冷、造粒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将烘好的共混物在290~320℃下注塑成标准样条。
具体实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各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减震器
- 下一篇:驱动控制装置和驱动控制方法以及视频输出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