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饭过程热效率规律发现及应对——阶梯节能蒸饭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8553.6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8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龙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1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程 热效率 规律 发现 应对 阶梯 节能 蒸饭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蒸汽使用节能领域,具体涉及食堂蒸汽节能蒸饭法。
背景技术
传统蒸饭的过程有:蒸汽弥漫、雾气腾腾,可初步确认浪费。而其全过程蒸汽利用状况是怎样的呢?
要回答问题,必须先有几个确认:
1.蒸汽热量被饭箱及其中的生饭吸收利用,必须有见到蒸汽冷凝水为证据,否则都是蒸汽浪费无效。
2.蒸汽变成冷凝水,必须饭箱内温低于蒸汽温度,即:温差条件。
3.温差越大,热利用效率越高,温差越小,热利用率越低。
由(3)可以推断:
冬季,蒸饭开始,温差大,热利用大,饭箱要升温对蒸汽的需求也大,没有浪费蒸汽可能;
夏季或蒸饭10分钟后,温差小,就有研究节汽的价值。
由(3)也可以判断:蒸饭过程,饭箱对蒸汽的热利用是一个逐步走低的曲线(图3)
从《水和蒸汽热力性质表》中也可以佐证上述的判断:
蒸饭开始温差大,热利用率高,而饭箱不是受压容器,蒸饭过程 中,饭箱内是微正压(绝对压在0.1~0.11Mpa之间)这就规定了饱和蒸汽在饭箱中的对应温度≥100度)同样,规定饭箱温度最高值:100~≥100度之间,饭箱达到沸点饱和:100度后,再象图1传统法那样,用≥100度的蒸汽去提升饭箱温度是枉费的,客观事实是:饭箱获得蒸汽热量的温差条件基本消失,必然出现:烟雾迷漫。由此产生的客观规律是:热利用率逐步走低(图3传统法)
发明内容:
从图2统计图中可领悟两点:
一、饭箱内达沸点温度后,饭箱就恒温,不升温,好象蒸汽对饭箱内不起作用了,其实不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当饭熟后关汽,等一段时间饭箱开始慢慢低于饱和沸点温(100度)
可见,蒸汽对蒸饭后期有微弱作用:正是少量蒸汽抵销饭箱作为热源体:有对空气、周围环境产生传导、辐射热量作用后使饭箱降温。
二、传统与阶梯法使饭箱达到沸点后没有停止蒸汽供应,为什么不升温?供给的蒸汽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饭箱达沸点100度后,饭箱增加了热散失:
传统法:1、与空气“传导”+2、对周围环境“辐射”+3、冒蒸汽-“对流”。
阶梯法:1、与空气“传导”+2、对周围环境“辐射”+3(基本无“对流”)
“传导”“辐射”的热量来自饭箱内对蒸汽的“冷凝”利用;而 蒸发“对流”不需、也不存在饭箱内对蒸汽“冷凝”-属无效利用,因此,传统法大冒蒸汽热效率低,阶梯法微量冒汽热效率高(图3)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传统蒸饭热利用率:开始≥99%…最后≤1%。
蒸汽利用率决定蒸饭过程(即时)蒸汽需求,由此,本人发明了阶梯型:大、中、小供汽法(图1阶梯法)
阶梯法产生的效果:
1.全年平均节汽50%(夏季:2/3;春、秋:1/2,冬季1/3)
2.避免了传统法那种蒸汽腐蚀室内建材及设备,加上要赶走室内雾汽而动用排气扇:耗电又噪音。
3.消除了传统法的“过火”过量蒸汽驱走饭“香”,使饭易发黄(品质下降)
此法对其他蒸汽应用创新也有借鉴意义
例:食堂餐具蒸汽消毒也可用阶梯法,只要时间控制正确,不会因后期供小汽而影响消毒效果。
注:阶梯操作“饭香”,可以这样理解:平常,人们发现电饭煲做饭比一般锅“香”,人们认为是饭“闷汽”的结果,我认为它是与阶梯法原理一样,恰到好处的火候。试想:没有恰到好处的“火候”(电得不到自动控制)电饭煲能不冒汽(跑米“香”)吗?否则就是高压锅,饭也会焦,品质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与阶梯供汽图:其中1、放汽量。
图2是传统与阶梯升温图:1、升温线2、大气压下饱和沸点3、恒温线
图3是传统与阶梯热利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饭盘内装米加水、关门;先放大气致饭箱沸点冒汽,再中、小汽各10分钟(图1阶梯法)
中、小汽控制标准度为:1、管内略有蒸汽流动声2、饭箱略冒汽。
阶梯法受季节、纬度、海拔影响:冬季、高纬度、高原不适用(我国华南地区全年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龙,未经朱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8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