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自动识别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8094.1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2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方立;裴峥;高志升;陈涛;何永东;徐鹏;徐扬;康凯宁;伊良忠;秦克云;宋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常 无线 电信号 自动识别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无线电监测领域,更具体涉及到无线电信号检测及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自动识别。
背景技术
无线电监测主要针对无线电管理地域内的无线电信号,并对该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监视并获取其技术参数、工作特征和辐射位置等技术信息。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发现与识别在无线电监测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重大活动期间对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监测更为重要。
传统的无线电监测工作是无线电监测人员通过监测设备,配合专业知识和监测人员的实际经验来人工完成的。且主要是通过该信号的频谱图和持续时间来判断。这种识别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一方面,不同的工作人员有不同的经验知识,在做决策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直接影响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正确识别;同时无线电监测过程中对非正常信号的发现与识别依赖于技术人员,其中大部分工作重复进行,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在应急情况下极大的增加了其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另一方面,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识别遵循一套规范的监测流程,由于现有无线电监测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识别严重依赖于技术人员,无法实现无线电监测设备的无人执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无线电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一种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自动识别系统及其方法,该识别系统实现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自动检测,以及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自动识别,增强无线电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该识别方法具备对算法参数进行自学习的能力。根据识别结果,结合通信设备,该系统具备监测设备的自动报警能力。该方法用于无线电监测系统,可提高无线电监测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无线电监测系统的无人执机,有效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量。
本发明所述非正常无线电信号是指监测到的非法或干扰信号,包括扫描式干扰、宽带干扰、窄带干扰、非法插播信号等。可疑信号是指系统通过初步判断为疑似非正常的无线电信号,但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的信号。
本发明所述非正常无线电信号自动识别系统包括无线电信号监测设备系统、无线电信号智能分析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处理控制器;监测设备系统接收空中的电磁波,进行变换处理,产生信号的监测数据,包括:频谱数据,语音数据,方位数据,中频测量数据等;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一系列智能分析处理,自动识别非正常信号;网络通信系统负责系统各模块之间,系统与外部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处理控制器负责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处理调度。其中无线电信号智能分析系统,包括无线电非正常信号检测模块、非正常信号特征提取模块、非正常信号识别模块、系统自学习模块,以及台站数据库、电磁环境数据库、非正常信号数据库;通过数据接口获得频段扫描数据,采用分段动态自适应阈值算法监测出该频段的所有信号及对应的频点,对信号频点进行中频测量或中频测向获得信号的详细数据,分析处理提取信号的多种特征,将所提取的特征输入非正常信号识别模块,识别出该信号所属的类别;系统自学习模块使用非正常信号识别模块产生的数据,定期更新、完善特征提取参数和信号识别算法参数。
本发明所述无线电信号监测设备系统包括接收机、频谱测量仪、测向设备、监听设备、控制设备、天馈系统,以及通信、电源、防雷接地、环境监控等辅助系统;监测接收机通过天馈系统接收空中的电磁波,进行变换处理,产生信号的频谱数据,语音数据,方位数据,中频测量数据等,监测接收机通过GPS接收机获得经纬度坐标数据,监测接收机通过环境控制系统获得监测站所在的地理环境信息、气候温度等数据信息;本发明所述台站数据库是在该地域的所有申报、批准的无线电用频设备的数据,电磁环境数据库包含该地域所有频段正常情况下的监测数据。
本发明所述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的自动识别方法的步骤为:首先通过对指定的频段进行频段扫描,进行信号检测;对检测出的信号提取一系列特征并选择具有较好鉴别能力的特征;然后运用改进的FCM算法自动识别信号的类别;根据识别出的信号类型自动报警;对识别出的非正常无线电信号,系统进行保存,通过人工确认标定后,进入非正常信号数据库,通过新的数据库自学习特征选择算法参数和FCM新的聚类中心,使得系统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西华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8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NG加液机真空阀组箱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控制位置的护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