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刮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6669.6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兑庆;金冠熙;安在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KCW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S1/34 | 分类号: | B60S1/34;B60S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刮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刮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汽车行驶时稳定地擦拭的雨刮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雨刮器用于在汽车行驶中去除异物或雨、雪,预防妨碍驾驶员前方视野,马达驱动借助于雨刮臂连接的连杆装置,从而以扇形进行反复的往复运动。
现有的雨刮器包括以单淘汰赛(tournament)赛程表形连接金属材料的支撑杆构成的支撑杆组件。就所述支撑杆组件而言,多个单淘汰赛赛程表形的支撑杆使安装有背板的雨刮片弯曲,以符合汽车玻璃的曲率。
这种雨刮器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在作用于玻璃面的空气压力下,存在雨刮器发生升起(lifting)或震颤(chattering)的问题。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10-2010-0064983(2010.6.15公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汽车高速行驶时防止升起或震颤的雨刮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雨刮器包括:雨刮片(600),其直接擦拭擦拭面;支撑杆组件(500),其支撑所述雨刮片(600);以及盖部(400),其容纳所述支撑杆组件(500)。其中,所述支撑杆组件(500)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支撑杆(510),其支撑所述雨刮片(600);以及一对第二支撑杆(520),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510)枢转结合,并且结合于所述盖部(40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二支撑杆(520)能够支撑所述雨刮片(60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盖部(400)包括固定盖部(410)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盖部(410)枢转的一个以上的可动盖部(42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可动盖部(4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20)固定结合,并位于所述固定盖部(410)的两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可动盖部(420)在所述雨刮器的侧面滑动而结合于第二支撑杆(520)的第一连接槽(525)后,借助于下侧方向的按压而与第二连接槽(526)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盖部(410)具有在所述固定盖部(410)的内侧形成的加强肋(41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盖部(410)的横向截面的内侧各顶点部分设置有包皮部(41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盖部(410)包括与雨刮臂连接的连接卡头部(412)以及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杆(510)的第一支撑杆盖部(41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卡头部(412)的开口部(412a)的角部是圆形处理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卡头部(412)包括插入到所述连接卡头部(412)的内侧而使得所述雨刮器与雨刮臂结合的连接夹(412b)。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夹(412b)由比所述盖部(400)柔韧且坚韧的材料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杆组件(500)由金属材料构成,所述盖部(400)由树脂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雨刮器包括:雨刮片(600),其直接擦拭擦拭面;支撑杆组件(500),其支撑所述雨刮片(600);以及盖部(400),其容纳所述支撑杆组件(500)。其中,所述盖部(400)包括与所述盖部(400)一体形成的翅片部(415,425);所述翅片部(415,425)在所述盖部(400)的上侧形成斜角端、且从整体上向所述雨刮片(600)方向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盖部(400)还包括在所述盖部(400)的大致中央配置的连接卡头部(412),所述连接卡头部(412)包括构成所述翅片部(415,425)的一部分的连接卡头部翅片部(415a)。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卡头部翅片部(415a)的上侧斜角端构成从所述连接卡头部(412)的下端部开始越向所述雨刮器(600)的两端部方向越与所述盖部(400)的上侧斜角端接近的曲线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盖部(400)包括固定盖部(410)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盖部(410)进行区转的一个以上的可动盖部(42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翅片部(415,425)的上侧斜角端从所述雨刮片(600)的横向中心线(L1)向雨刮器的前方侧偏离(offse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KCW株式会社,未经KCW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学的防滑轮胎花纹沟槽
- 下一篇:带打火机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