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可分解石油类物质的荧光假单胞菌及其获取与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36601.8 | 申请日: | 2012-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梁如冰;徐静;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B09C1/10;C12R1/39;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分解 石油 物质 荧光 假单胞菌 及其 获取 应用 | ||
1.一株可分解石油类物质的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SJTD-2,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658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假单胞菌的16S rDNA片段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假单胞菌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被石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作为微生物源;
B、以石油为单一碳源,制备含有500mg/L石油的100mL BSM无机培养基,用盐酸调pH值至7.0-7.2,121℃灭菌20min;
C、待培养基温度降低到30℃左右时,按照3%的土壤接种量在超净台下接种;
D、30℃、180rpm的恒温摇床培养箱中进行富集培养;
E、重复培养七次后,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反复划线培养,直至分离出单菌株,之后再将菌株接种入上述无机培养基内驯化,上述操作重复多次,得到纯化的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命名为SJTD-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假单胞菌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M无机培养基的无机成分及浓度如下:K2HPO4,0.5g/L;KH2PO4,3.815g/L;(NH4)2HPO4,0.825gL;MgCl2·6H2O,20mg/L;FeCl3,0.2mg/L;CaCl2,2mg/L;Na2SO4,200mg/L;KNO3,1.2625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假单胞菌的应用,用于环境中石油类物质的分解与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假单胞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类物质包括C10-C30的烷烃和石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6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型汽车安全带锁扣及自动调节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木通酸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