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6355.6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付信信;邵春;陈鹏飞;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波 测量 系统 投放 回收 延长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属于石油、地矿钻探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因其不受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电磁波随钻系统的发射端是通过铠装电缆线穿过绝缘短节,并通过引线末端固定托盘与上部钻柱连接,以实现在上部钻柱、地层及下部钻柱之间的电流回路,进而实现电磁波信号的传递。然而,随着井深的增加,如果要提高信号的传递深度,铠装电缆线所要穿过的钻杆也随之增多,操作繁杂,同时也加重了工人的操作强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该装置能方便地投放回收延长线,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信号传输及接收强度,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地矿钻探领域,。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至少包括捞矛头和捞矛头套筒,捞矛头包括捞矛头外壳、绝缘套、箭状导体芯,以及用来连接捞矛头下方零部件的螺纹A和密封件,捞矛头外壳中心为通孔,顶端呈锥状;所述绝缘套中心为通孔,通过螺纹固定在捞矛头外壳内壁,所述箭状导体芯的上端的箭头部分悬挂于绝缘套上,箭状导体芯的箭杆部分位于绝缘套的通孔中,箭杆下端伸出于绝缘套外;所述捞矛头套筒包括轴状导体芯、套筒、绝缘筒、防水橡胶垫片、排水孔和弹簧片,所述导体芯呈阶梯轴状,其粗端下部开有与捞矛头顶端形状匹配的盲孔,导体芯外套装有与其形状匹配的绝缘筒,套筒呈中空柱状,一端为开放式筒口;导体芯及其外部绝缘筒的细端穿过套筒的筒底的通孔,使套筒的筒底内壁位于绝缘筒的轴肩上;导体芯及其外部绝缘筒的细端的顶部开有位于套筒外的电缆连接孔;防水橡胶垫片中心通孔,靠紧于导体芯及绝缘筒的下端面;套筒内侧壁固定有弹簧片,开于套筒侧壁的排水孔位于弹簧片上方和防水橡胶垫片下方。
所述套筒的筒口为弧形喇叭口。导体芯与绝缘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绝缘筒与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粘附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电流信号由捞矛头内的箭状导体芯传至轴状导体芯,然后由固结在轴状导体芯的电缆线至引线末端的固定托盘,电流在此装置中通过这条路径实现信号传递。套筒的筒口采用弧线设计起到导轨作用,捞矛头进入捞矛头套筒后,套筒的筒壁起到主要扶正作用;电缆连接孔是电缆线在此固结再与引线末端固定托盘相连;防水橡胶垫片中心通孔,能防止钻井液与轴状导体芯接触,并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所述弹簧片固定在套筒内侧面控制捞矛头进出捞矛头套筒,并起到一定扶正作用;所述排水孔有助于捞矛头套筒内钻井液的排出;当捞矛头顶部进入防水橡胶垫片时,在捞矛头套筒自身重力及钻井液冲击下,轴状导体芯的与捞矛头顶端形状匹配的盲孔中的钻井液流出,同时还起到减震作用。
本发明中捞矛头通过末端的密封件和螺纹和下面装置进行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造价较低。
2、本发明装置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引线末端固定托盘固定在更靠近井口的钻柱上,接受的信号强度增强,可有效提高测量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的捞矛头和捞矛头套筒置于一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中的捞矛头。
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中的捞矛头套筒。
图中:1-捞矛头外壳;2-绝缘套;3-箭状导体芯;4-密封件;5-螺纹A;6-电缆连接孔;7-轴状导体芯;8-套筒;9-绝缘筒;10-防水橡胶垫片;11-排水孔;12-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投放回收延长线装置包括捞矛头和捞矛头套筒(如图1所示),工作时捞矛头位于捞矛头套筒中。如图2所示,捞矛头包括捞矛头外壳1、绝缘套2、箭状导体芯2、螺纹A5和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和螺纹A5位于捞矛头外壳1的下部,是用来连接捞矛头下方零部件的,捞矛头外壳1中部为通孔,顶端呈锥状,下端通过密封件4及螺纹5与探管相连;绝缘套2采用可机械加工的电绝缘材料制成,绝缘套2中心为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捞矛头外壳内壁;箭状导体芯3的上端的箭头部分悬挂于绝缘套2上,箭状导体芯3的箭杆部分位于绝缘套2的通孔中,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粘附方式与绝缘套2连接,箭杆下端伸出于绝缘套2外,便于探管发射端的连线。
如图2所示,捞矛头套筒由轴状导体芯7、套筒8、绝缘筒9、防水橡胶垫片10、排水孔11和弹簧片12组成,所述套筒8呈中空柱状,一端为开放式筒口,筒口为弧形喇叭口以起到导轨作用,套筒8顶部筒壁较厚以增大自身重量,并且套筒壁两侧开有两个排水孔11,排水孔11有助于捞矛头套筒内钻井液的排出,排水孔11位于弹簧片12上方和防水橡胶垫片10下方,弹簧片12焊接于套筒内壁,套筒的内壁在捞矛头进入捞矛头套筒后起到主要扶正作用;所述轴状导体芯7呈阶梯轴状,其粗端下部开有与捞矛头顶端形状匹配的盲孔,轴状导体芯7外套装有与其形状匹配的绝缘筒9,绝缘筒9采用可机械加工的电绝缘材料制成,中心通孔,与套筒8内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轴状导体芯及其外部绝缘筒的细端的顶部开有位于套筒外的电缆连接孔6,电缆线在电缆连接孔处固结后再与引线末端固定托盘相连;防水橡胶垫片10置于套筒8内,通过胶水与套筒8内壁连接,中心通孔,主要用于防止钻井液与轴状导体芯7接触,并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当捞矛头顶部进入防水橡胶垫片10时,在捞矛头套筒自身重力及钻井液冲击下,轴状导体芯盲孔内的钻井液流出,使得箭状导体芯顶部与轴状导体芯充分接触,起到很好的导电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