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离网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5983.2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冯琳;刘娜;危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亲水 水下 超疏油 油水 分离 网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离网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材料表面改性领域。
背景技术
润湿性(又称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固体表面的特殊浸润性如:超疏水、超亲水、超疏油、超亲油性,已引起了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将这四种浸润特性进行多元组合而开展的油水分离技术,已成为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安全的重要课题。
但是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基于普遍存在的固/液/气(多指空气)三相间的润湿,从而制备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油功能的油水分离网膜或油水分离网,如公开号为CN1387932A、CN1721030A、CN101518695A和CN200910217895.3的中国专利申请。虽然四种技术都具有油水分离的效果,但不足的是制备工艺复杂,有的使用了对环境不友好的含氟化合物,不能用于分离大量水中含有少量油的油水混合物等。
在目前的工作中以其他气体或液体为介质,即对固/液/气三相间的润湿性研究较少。申请号为201010531517.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质的油水分离网,该技术虽然具有油水分离效果,但在制备方法上需要光引发聚合,存在工艺复杂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离网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一种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离网膜的制备方法,提供的油水分离网膜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稳定的性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离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网清洗干净后晾干;
(2)将碱性介质和氧化剂溶于水中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清洗晾干后的铜网浸渍于所述混合溶液中,经氧化反应即得所述油水分离网膜。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清洗步骤为:将所述铜网浸于乙醇和/或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碱性介质可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或氨水;所述氧化剂可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碱性介质的摩尔浓度可为0.5~5.0mol/L,具体可为1.0~3.0mol/L、1.0mol/L、2.0mol/L或3.0mol/L,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浓度可为0.01~0.20mol/L,具体可为0.05~0.15mol/L、0.05mol/L、0.1mol/L或0.15mol/L。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铜网可为紫铜网、黄铜网或磷铜网,所述铜网的目数可为100~400目,具体可为200目~400目、200目、300目或400目。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氧化反应的时间可为0.1~9.0小时,具体可为0.25~1小时、0.25小时、0.5小时或1小时。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油水分离网膜;本发明提供的油水分离网膜为在所述铜网的网丝上形成的微米与纳米复合结构;所述油水分离网膜具有微米尺度的网孔。
上述的油水分离网膜中,所述微米尺度的网孔孔径可为20~170微米,具体可为20微米~80微米、20微米、45微米或80微米;
所述微米与纳米复合结构包括纳米尺度的纳米针和纳米针包覆的微米尺度的晶体结构;所述纳米尺度的纳米针的直径可为50~550纳米,具体可为200~550纳米、100~400纳米或100~500纳米,所述微米尺度的晶体直径可为1~10微米,具体可为1~5微米或5~10微米。
本发明提供的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离网膜具有在空气中超亲水(在空气中与水的接触角接近于0°)和在水下超疏油(在水下与油滴的接触角大于150°)且对油滴低粘附的性质,具体可用于含油污水(如含有食用油、石油原油等)的油水分离。
本发明的油水分离网膜的原料易得,成本低廉,设备和制作工艺简单,可用于大范围制备。本发明的油水分离网膜的水通量大,油水分离速度快,油水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含油量大的污水处理,对正己烷、石油醚、二氯乙烷、苯、汽油、柴油、煤油、机油、原油和动植物油等均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所述的油水分离网膜易清洗,可反复使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油水分离网膜的表面形貌扫描电镜照片,其中,图1a为大面积扫描电镜照片;图1b为图1a复合结构表面的晶体扫描电镜的放大照片;
图1c为图1a复合结构表面的纳米针扫描电镜的放大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5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