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湿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4568.5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4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聪士;横田健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K47/02 | 分类号: | F16K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于构成空调机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并对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剂进行节流的除湿阀。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除湿运转功能的空调机中,由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来构成室内热交换器,并在两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除湿阀。而且,在通常的运转时,使除湿阀为全开状态从而使两热交换器作为一体发挥功能,并在除湿运转时,使除湿阀作为节流装置发挥功能,使上游侧(高压侧)的第一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下游侧(低压侧)的第二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作为这种除湿阀,例如有日本专利第4064762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974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55361号公报(专利文献3)以及日本特开2004-150580号公报(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装置。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装置是利用过滤器与节流孔来对制冷剂进行节流的过滤器方式,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的装置是利用形成于阀芯与阀座(阀座等效物)之间的槽来对制冷剂进行节流的槽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64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197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955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50580号公报
如上述那样,以往的除湿阀有过滤器方式与槽方式。过滤器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透过过滤器,所以制冷剂中的气泡变细小,通过过滤器后的膨胀时的气泡的破裂音等减少,从而静音性优异。然而,该过滤器方式中,由于制冷剂必须通过过滤器,所以在过滤器的小孔堵塞污垢(制冷剂中的异物)等。此外,流体能够透过过滤器的面积实际上仅在节流孔的附近,因而流体能够透过过滤器的面积少,而有过滤器本身引起筛眼堵塞的问题。再有,过滤器方式中,必须考虑过滤器的透过量,从而过滤器本身成本变高。
另一方面,槽方式的情况下,当阀为全开状态时,阀芯或者阀座的槽总是暴露在流动的制冷剂中,因而作为节流部的槽不会引起筛眼堵塞。并且,槽宽、槽形状等的设定容易,且成本低。
然而,从高压侧的一次侧接头流入阀室的制冷剂是液气混合制冷剂,而且,由于制冷剂从压缩机的排出、设于除湿阀的上游的膨胀阀的节流、空调机中的配管的弯曲等,从该一次侧接头至阀室产生制冷剂的脉动。因此,槽方式在耐久性、低成本的方面优异,但制冷剂的脉动增大槽通过音(制冷剂通过槽时的声音),从而在静音性的方面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除湿阀中,利用槽方式来确保耐久性、低成本,并且,减少由制冷剂的脉动引起的槽通过音,而提高静音性。
方案一的除湿阀具备:形成阀室的阀壳体;与该阀壳体的上述阀室连通的一次侧接头;与该阀室的轴线方向端部连通的二次侧接头;设于该二次侧接头的上述阀室侧的阀座;阀部,该阀部在该阀室内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设置,并相对于上述阀座落座/分离;以及电磁驱动部,该电磁驱动部沿轴线方向对与上述阀部连结的柱塞进行驱动而使该阀部移动,当上述阀部为落座状态时,使从上述一次侧接头流入的制冷剂经由由上述阀部与上述阀座形成的节流部而从上述阀室内向上述二次侧接头流出,从而在空调机中能够进行除湿运转,该除湿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阀部的上述柱塞侧设有脉动吸收部件,该脉动吸收部件吸收从上述一次侧接头流入上述阀室的制冷剂的脉动的能量。
方案二的除湿阀在方案一所记载的除湿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阀部与上述柱塞由与该阀部一体形成的阀轴连结,在该连结轴的周围设有上述脉动吸收部件。
方案三的除湿阀在方案一所记载的除湿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阀部与上述柱塞上经由述脉动吸收部件而连结。
方案四的除湿阀在方案二所记载的除湿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脉动吸收部件被上述柱塞的阀部侧底面和上述阀部的柱塞侧上面夹持而嵌合固定。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的除湿阀,在除湿时对制冷剂进行节流的节流部能够采用在阀部落座时由阀部与阀座形成的槽,槽不会引起筛眼堵塞,能够确保耐久性、低成本,并且,由于利用脉动吸收部件吸收流入阀室的制冷剂的脉动的能量,因而能够从一次侧接头至阀室减少制冷剂的脉动,能够提高静音性。
根据方案二的除湿阀,除了方案一的效果,阀部通过与阀部一体形成的阀轴而移动,从而能够将柱塞的动作可靠地传递至阀部,并且,不会对脉动吸收部件施加沿轴线方向不需要的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4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