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33867.7 | 申请日: | 2012-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壮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壮志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鳞副 泥鳅 苗种 培育 方法 | ||
1.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造培育池:建造五面光水泥池,面积60~100m2,池深50~70cm;
2)培水:在放苗前5~7天,将培育池消毒并清洗干净,抽老塘水注入培育池,老塘出水口用100目~120目筛绢过滤,再加入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清新水,老塘水与清新水按1:0.5~1体积比配合作为培育水体,水深25~35cm,水体杀虫;
3)放苗:将刚孵化出的水花放入培育池中,放养量60~80万尾/亩,增氧,保持溶氧至少为8mg/L水;
4)开口:当水温22~25℃,水花入池第2~3天,发现有水花开始平游时,均匀泼洒投喂新鲜牛奶,每亩投喂500~1500ml,上下午各一次;
5)投饵:水花入池第4天起,水花明显开食,即投喂粉碎的水蚯蚓,每亩投喂300~500g,上、下午各一次;
6)育成:经过7~10天的培育,水花体长达到0.9~1.1cm,此时浮游生物大量生成,为鳅苗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地生境;
7)防虫:经过10~15天的培育,监测水体中有无有害生物,用绿色广谱杀虫剂预防;
8)出苗:经过20~30天的培育时间,鳅苗已长成3~4cm,即可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期内,每7~10天加清新水1次,每次加水深3~5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培水时用99%晶体敌百虫0.7ppm杀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壮志,未经杨壮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38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升降铰链结构
- 下一篇:安全门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