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3532.5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住尚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6 | 分类号: | G02B27/26;G02F1/1335;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显示装置 像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降低立体叠纹(3D moiré)及双眼竞争(binocular rivalry)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立体显示器(遮障型(auto-stereoscopic type barrier)/透镜型(lenticular)裸式立体显示器)的严重问题之一为立体叠纹(3D moiré)。举例来说,立体叠纹看似为带有垂直条纹图案的不均一屏幕亮度,其基本上是因像素阵列与立体遮罩图案或立体透镜膜的相互影响所导致。立体叠纹实为观赏液晶显示器(LCD)屏幕立体影像时一项恼人的缺点。
已知使用”散焦透镜(defusing lens)设计”及”锯齿状(zigzag)像素设计或倾斜像素”试图降低立体叠纹。然而,上述方法并不足够,且更有可能导致立体串音(3D cross talk)发生的另外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包括:一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包括:一第一像素与一第二像素,其中第一像素划分为一第一子像素带与一第二子像素带,第二像素划分为一第三子像素带与一第四子像素带,每一子像素带包括多个子像素,其中每一子像素包括一接触孔且划分为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接触孔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其中之一,其中此些接触孔于第一子像素带与第二子像素带中的位置相同或此些接触孔于第一子像素带与第二子像素带中的位置互为镜像。此些接触孔于第三子像素带与第四子像素带中的位置相同或此些接触孔于第三子像素带与第四子像素带中的位置互为镜像。第一子像素带与第三子像素带为右眼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带与第四子像素带为左眼子像素。第一光调节元件,形成于第一像素上;以及第二光调节元件,形成于第二像素上。第一与第二光调节元件包括一透镜或一遮罩,且其遮罩具有一开口。
在本发明中,借由使用供右眼像素与左眼像素的新颖像素设计可有效降低立体叠纹(3D moiré)及双眼竞争(binocular rivalry)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像素中的黑色部件(接触孔)沿水平及垂直方向选择性地设置于不同像素区域也能均化右眼与左眼的视觉亮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的上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栅极线排列的上视图;以及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栅极线排列的上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0’~立体显示装置;
12~薄膜晶体管(TFT)基板;
14~像素;
16~彩色滤光片;
18~偏光板;
20~粘胶;
22~透明材料层;
24~透镜;
26~遮罩;
28~遮罩开口;
100~像素结构;
102~第一像素;
104~第三像素;
106~第一子像素带;
108~第二子像素带;
110~第五子像素带;
112~第六子像素带;
114~子像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3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