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3272.1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炜;李群;钱海宾;乔雪梅;何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N37/34;A61P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丙硫菌唑 百菌清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禾谷类纹枯病、叶斑病、豆类菌核病、锈病、炭疽病及果蔬类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等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丙硫菌唑,化学名称为:(RS)-2-〔2-(1-氯环丙基)-3-(2-氯苯基)-2-羟基丙基〕-2,4-二氢-1,2,4-三唑-3-硫酮,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原药为白色晶体,具有毒性低,无致畸,无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等优点。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一羊毛甾醇在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14-或2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即脱甲基化抑制剂(DMIs)。丙硫菌唑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其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但是单剂使用量和成本较高,长期使用会使植物产生抗性,对特殊作物与不同病害的防治效果亦有限。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丙硫菌唑与其它杀菌剂进行复配的文献报道。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110238819.8公开了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按照重量比1∶80~80∶1的比例构成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丙硫菌唑,活性成分B选自氟环唑、己唑醇中的一种,该组合物用于防治白粉病、纹枯病、稻曲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斑点落叶病、灰霉病、胡麻斑病、黑星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腐病等病害,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作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110237522.X公开了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活性成分A选自丙硫菌唑,活性成分B选自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咪鲜胺中的一种,其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用于防治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病毒病、炭疽病、灰霉病、轮纹病、恶苗病、稻瘟病、早疫病、绿霉病、蒂腐病、青霉病、胡麻斑病、黑星病、立枯病等病害,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此外还有中国发明专利201110252217.8、201110247843.8、201110245251.2、201110260045.9以及201110237204.3、201110247597.6分别公开了表现增效作用的丙硫菌唑与亚胺唑、戊菌唑、三唑醇、联苯三唑醇、环丙唑醇、氟硅唑、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四氟醚唑、烯唑醇、腈菌唑、嘧菌环胺、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锌以及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百菌清(英文通用名为chlorothalonil)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能与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相结全,从而破坏该酶活性,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失去生命力。主要作用是预防真菌侵染,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有较长的药效期。但因为其属于常规杀菌剂品种,长期大面积频繁使用已经产生严重抗性。因此,常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目前,关于百菌清与其他杀菌剂的复配报道非常多。例如,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94381.5公开了一种含唑菌胺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组合物含有唑菌胺酯和百菌清,其中唑菌胺酯和百菌清重量比为1~30∶1~60;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禾谷类、瓜果或蔬菜作物病害。中国发明专利201110329182.3公开了一种含百菌清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组分A选自百菌清,活性组分B选自联苯三唑醇、叶菌唑、灭菌唑、种菌唑或腈苯唑中的一种,其中有效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1~80%∶1~60%,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稻瘟病、颖枯病、锈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腐烂病、褐腐病、黑星病、叶斑病、疫病,黑斑病、褐斑病、疮痂病、叶枯病,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3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币鉴别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