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衍生燃料制造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31947.9 | 申请日: | 2012-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田;李振衡;张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5/46 | 分类号: | C10L5/46;C10B53/00;C10B4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1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衍生 燃料 制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可燃垃圾、农业秸秆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转换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可燃垃圾、农业秸秆等废弃物制造垃圾衍生燃料的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与日俱增的城乡生活垃圾量,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现在普遍使用的垃圾焚烧发电方法,也遭致社会公众的质疑和争议,焚烧法是将垃圾放在特殊设计的封闭炉内,在高温下烧成灰,然后把将灰填埋,此法可将垃圾体积缩小掉50%~95%,但烧掉了纸、塑料、木材、植物秸秆等可回收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利用可燃垃圾制造垃圾衍生燃料RDF(Refuse Derived Fuel)成为新的垃圾处理技术之一。其过程是先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将可燃垃圾加热并挤压成型,制成固体燃料再被焚烧利用,从而解决了垃圾焚烧的诸多缺点。
现有技术的垃圾衍生燃料RDF制造系统的缺点是将可燃垃圾直接加热挤压,可燃垃圾包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添加助燃剂和其它助剂才能挤压成型,制成后的垃圾衍生燃料包含有许多有机物且燃烧时热值不高,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害气体,限制了垃圾衍生燃料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可燃垃圾干燥、碳化并进行初步裂解,利用自身资源并获取多种资源的垃圾衍生燃料制造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垃圾衍生燃料制造系统,包括:
气化炉,所述气化炉的出气口输出高温可燃气体;
垃圾裂解碳化炉,所述垃圾裂解碳化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 横向设置的筒形炉体,所述筒形炉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安装有托轮装置和炉体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筒形炉体一端配合的进气出料装置,所述进气出料装置与所述筒形炉体之间设有进气出料密封装置,所述进气出料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气化炉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出料装置的出料端连接有挤压成型机;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筒形炉体另一端配合的出气进料装置,所述出气进料装置与所述筒形炉体之间设有出气进料密封装置,所述出气进料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有阻气进料装置,所述出气进料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有引风机;
可燃气净化分离装置,与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形炉体水平设置,所述筒形炉体内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排列的扬料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形炉体倾斜设置,所述进气出料装置位于所述筒形炉体的低端,所述出气进料装置位于所述筒形炉体的高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筒形炉体内壁上设有呈螺旋状排列的扬料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出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出料壳体,所述出料壳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挤压成型机密闭连接的出料斗,所述出料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料壳体与所述筒形炉体相互插接,所述出料壳体与所述筒形炉体之间设有所述进气出料密封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料壳体上还设有防爆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进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进料壳体,所述进料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料壳体与所述筒形炉体相互插接,所述进料壳体与所述筒形炉体之间设有所述出气进料密封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气进料装置包括螺旋输送器壳体,所述螺旋输送器壳体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螺旋输送器壳体的外端部安装有进料电动机和进料变速箱,所述进料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位于所述螺旋输送器壳体内的输送蛟龙;所述螺旋输送器壳体的出料口处转动安装有单向封堵门,所述单向封堵门上设有将所述单向封堵门压向所述出料口 的施力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输送器壳体出料口的一端设有无蛟龙的物料阻气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施力装置包括向斜上方倾斜设置的出料口和使所述单向封堵门抵靠在所述出料口上的重物。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气出料密封装置为填料密封装置,所述出气进料密封装置为填料密封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托轮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筒形炉体对应的至少两对托轮,所述筒形炉体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托轮对应的环形托轨;所述炉体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动力连接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筒形炉体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19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