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负压内针芯的硬膜外穿刺针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30685.4 | 申请日: | 2012-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煜;刘全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煜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负压内针芯 硬膜外穿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带负压内针芯的硬膜外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麻醉的选择大约有50%的病人需要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使用的工具是硬膜外穿刺针,硬膜外穿刺针的优劣对麻醉穿刺技术有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关于麻醉穿刺针有很多发明改进,但这些发明改进仍有不足之处而没有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应用。病人在行麻醉穿刺时因切割的组织和血凝块阻塞穿刺针而没产生负压导致损伤神经根或脊髓,从而引起神经损伤或截瘫的事例时有发生,并且硬膜外穿刺后腰痛的发生率也很高,鉴于以上情况本人设计发明了此硬膜外穿刺针,以便能减少麻醉并发症,减少对病人的伤害,使得麻醉穿刺技术变的更安全。
目前常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针有硬膜外穿刺针、内针芯、负压管、一次性使用玻璃注射器等组成。穿刺时首先刺穿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当穿刺针针尖到达黄韧带时要拔出内针芯,接上负压管再穿破黄韧带,因硬膜外间隙有负压,从而传导到负压管而出现负压。刺穿黄韧带时要切割黄韧带,这些切割下来的组织和血凝块等容易阻塞硬膜外穿刺针针腔,当完全阻塞针腔时硬膜外间隙负压传不到负压管,使得负压管不出现负压,继续进针时,会引起穿刺损伤神经根或者穿破硬脊膜损伤脊髓,导致病人神经损伤或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硬膜外穿刺针在穿刺黄韧带时因切割黄韧带使其受到损伤,导致许多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出现腰痛,部分患者很多年不能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负压内针芯的硬膜外穿刺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带负压内针芯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带负压的内针芯、针耳,内针芯为空心,前端带有弹性膜,后端设有负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针为空心。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针芯前端带有弹性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装置内设有弹性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装置设有开关侧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针芯为无毒无色透明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针的外表面标有刻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把针芯设计成负压针芯,在穿刺全过程不用拨出,内针芯做为负压管,更方便和快捷,因有中空的前端带弹性膜的内针芯,对黄韧带等无切割只是钝性分离从而减少损伤,使得病人腰痛发生率大大降低;也使得在穿刺针穿破黄韧带时负压更明显,减少了因缺少负压而继续进针而损伤神经脊髓的并发症,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因此病人的硬膜外麻醉穿刺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图。
图中:1.穿刺针,2.内针芯,3.弹性膜,4.针耳,5.弹性膜,6.开关侧孔,7.负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结合图1、带负压内针芯的硬膜外穿刺针,包括穿刺针1、内针芯2、针耳4,穿刺针1为空心,其外表面标有刻度;内针芯2为无毒无色透明塑料制成,前端带有弹性膜3,后端设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内设有弹性膜5、侧面设有开关侧孔6、后端连接负压管7。在本穿刺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间韧带后,针尖到达黄韧带时可通过开关侧孔充入一定量空气,在内针芯内有一定压力,使得负压管内的弹性膜有所膨胀,关闭开关,后端负压管注入生理盐水毛细水柱,当穿刺针针头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时因硬膜外腔负压及内针芯有的压力使得内针芯前端弹性膜会有一定程度的向硬膜外膨胀而使得内针芯后端弹性膜回缩,在负压管出现明显的负压。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煜,未经李志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0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汽分离机构
- 下一篇:自助式智能录入验审发票处理系统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