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间行车灯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9917.4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7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雷旭;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2 | 分类号: | F21S8/12;F21V17/00;B60Q1/02;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间 行车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日间行车灯总成的内部配合结构及固定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日间行车灯总成是汽车安全件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该总成与保险杠本体、保险杠支架之间须有良好的配合关系,包括分缝间隙、面差,保证整车前脸的造型外观。随着主动安全法规越来越重要,日间行车灯的左右也越来越重要,将雾灯与日间行车灯集成于一体具备双功能实现,实现对行人保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对日间行车灯的空间改进,集成了日间行车灯及雾灯两个功能。
一种日间行车灯总成,包括灯体,灯体的前部安装有灯罩,灯体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架,灯体内设置有灯腔、灯珠及反射镜;所述的灯腔由设置于灯体上的日间行车灯腔体和雾灯腔体组成,所述反射镜包括有日间行车灯反射镜和雾灯反射镜,所述的日间行车灯反射镜设置于日间行车灯腔内并同灯体集成为一体结构。
灯体的底部四周分别设有四个支架,分别为总成左上支架、总成右上支架、总成左下支架及总成右下支架。
所述灯珠包括日间行车灯灯珠和雾灯灯珠。
所述日间行车灯反射镜与灯体的饰框集成为一体。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日间行车灯的空间合理分配,集成了日间行车灯及雾灯两个功能,通过对配置关系合理布置,本总成具备双功能布置。
2.采用六向定位原则对日间行车灯总成进行约束,保证其与保险杠、保险杠支架之间须有良好的配合关系,包括型面的光顺性、分缝间隙、面差,保证整车前脸的造型外观。
3、本发明通过将日间行车灯反射镜设置于灯腔内并同灯体集成为一体结构,能够有效的保证散热和保证日间行车灯光线同雾灯光线不发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总成左上支架局部放大图;
图4为总成左下支架局部放大图;
图5为总成右上支架局部放大图;
图6为总成右下支架局部放大图;
图7为雾灯灯腔及日间行车灯灯腔共体示意图。
图中序号:1、总成左上支架,2、总成右上支架,3、总成左下支架,
4、总成右下支架,5、日间行车灯腔, 6、雾灯灯腔
7、灯体, 8、灯罩 9、加强筋
10、腰孔 11、安装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汽车日间行车灯总成包括灯体7,灯体的前部安装有灯罩8;灯体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架,分别为总成左上支架1、总成右上支架2、总成左下支架3、总成右下支架4,其均为耳形,且均开设有安装圆孔11。灯体前部的灯罩为一体结构,四个支架分两组分别设置于灯体底部的相对两边,车灯通过安装孔将车灯固定于车身上;在支架的内侧由加强筋,安装圆孔的外壁及支架的内壁围成不通透的腰孔10,参见图3、图4、图5、图6,灯体上总成左上支架1、总成右上支架2、总成左下支架3、总成右下支架4的安装结构均用加强筋9强化,以保证其安装强度及配合,并通过安装圆孔11及腰孔10设计进行定位配合,保证配合精度;其中,腰孔10为主定位孔,安装圆孔11为副定位孔;参见图7,对总成日间行车灯腔体5及雾灯灯腔体6共体情况进行示意。所述灯珠通过导线同外部电源连接。
总成左上支架1起主定位点约束,负责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约束作用;总成右上支架2保证X方向和Z方向约束,保证日间行车灯与保险杠型面的间隙面差匹配;总成左下支架3、总成右下支架4为尺寸放开孔位,起到安装辅助加强作用。
灯体7内设置有灯腔、灯珠及反射镜;所述的灯腔由日间行车灯腔体5和雾灯腔体6集成为一体,所述反射镜包括有日间行车灯反射镜和雾灯反射镜,所述的日间行车灯反射镜设置于日间行车灯腔内并同灯体的饰框集成为一体结构。所述灯珠包括日间行车灯灯珠和雾灯灯珠,在本发明中灯珠的种类和型号不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99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