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式脱硝催化剂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28253.X | 申请日: | 2012-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裴叶舜;朱葛军;周茂钟;齐政鸿;朱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宜刚环保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35/04 | 分类号: | B01J35/04;B01D53/86;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高原 |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式脱硝 催化剂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模块,具体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模块。
背景技术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其中电力行业是最大的煤炭用户,到2010年,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8亿千瓦,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电厂燃煤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SO2、NOX、PM10及CO2。其中电厂脱硫项目已经大规模开展起来,电厂脱硝项目自2007年以来正逐渐实施各种相关的脱硝技术也正逐渐工业化。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成为主要脱硝工艺,其中反应特征在于将NH3、O2与NOX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NO2和H2O。
目前工业应用的脱硝催化剂主要有三种类型:板式、蜂窝式和波纹式。其中一蜂窝式应用较为广泛,主要通过将SCR催化剂单元按一定的方式排列与催化剂模块中,组成催化剂排放阵列,在按要求将此阵列分层堆放,实现烟气脱硝的目的。但是目前电厂的反应器型式多样,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以前没有安装烟气脱硝装置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各工程公司以及催化剂厂商提供的催化剂模块尺寸单一,不能很好的适应各反应器以及催化剂单元排列的需要,造成催化剂使用的不合理以及反应器空间的浪费,同时影响了烟气通过反应器的截面积,影响表面烟气流速和通道烟气流速,导致催化剂磨损严重,间接影响催化效率,增加脱硝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催化效率高,结构规整,组装便捷,安装简易,框架尺寸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调节,起吊方便并且框架内的催化剂单体不易破损的蜂窝式脱硝催化剂模块。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蜂窝式脱硝催化剂模块,它包括催化剂框架和催化剂单体;所述催化剂框架由四块侧板、一块面板和一块底板组成,它们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挡板,在所述催化剂框架中间设有分隔板。
所述面板由互相垂直的框条组成。
在所述安装挡板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杆。
在所述框条上设有吊耳。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催化效率高,结构规整,组装便捷,安装简易,框架尺寸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调节,起吊方便并且框架内的催化剂单体不易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催化剂框架;2、催化剂单体;3、侧板;4、面板;5、底板;6、螺栓;7、安装挡板;8、分隔板;9、框条;10、连接加强杆;11、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蜂窝式脱硝催化剂模块,它包括催化剂框架1和催化剂单体2;所述催化剂框架1由四块侧板3、一块面板4和一块底板5组成,它们之间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5上设有安装挡板7,在所述催化剂框架1中间设有分隔板8;所述面板4由互相垂直的框条9组成;在所述安装挡板7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杆10;在所述框条9上设有吊耳11。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催化效率高,结构规整,组装便捷,安装简易,框架尺寸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调节,起吊方便并且框架内的催化剂单体不易破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宜刚环保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宜刚环保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82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