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短信送达的方法、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8061.9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6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徐玉;谭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创知识产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24/00;H04L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短信 送达 方法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短信送达的方法、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移动服务内容得到了极大地丰富,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能够通过发送短消息(又称短信,英文Short Message,以下简称短信)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甚至其他一些具有通信功能的数据终端也具有短信的收发功能,例如部分有线电话座机,当然,现在以基于移动通信网进行的通信的手机最为普遍。然而,现有技术由于接收方即技术上的多种原因,发送方经常不知道所发的短信内容是否已经被接收方有效地获取,即不能确认所述的短信是否可靠地送达到接收方的手机上(以下统称接收台),并被接收方所获取,从而不能满足短信发送方或者其他方获得相关反馈的需求。
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行业,往往会利用短信及时来发送有关通知、信息,并需要获得接收方是否准确接收的信息,以便于确定是否采取其他方式来发送上述通知、信息,或者需要确定已经发送甚至接收方已经成功接收的证据,作为后续可能的责任追究等的实现。
现在,有采用根据需要进行短信自动回复的技术方案,但是,对于解决上述问题仍然不够理想,也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能够明确确定其发送的短信已经被可靠地送达,并被接收方接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短信送达的方法,包括发送台发送短信至接收台,进一步包括:
检测接收台对所述短信的操作,形成操作的状态信息;
将所述操作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指定目标,以确认短信已被可靠送达,并被接收方成功获取。
优选地,所述的操作包括直接对所述短信进行删除、移动,以及打开短信、浏览短信。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操作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指定目标,是将所述操作的状态信息生成短信发送到指定目标。
优选地,还包括在发送所述短信前,在所述短信中添加发送标签,所述发送标签与所述短信一起发送至接收台,检测所述发送标签信息。
优选地,所述短信还包括一浏览标签,所述浏览标签位于所述短信内容的末尾,所述浏览标签与短信内容一起被发送至接收台,检测所述浏览标签信息。
一种确定短信送达的系统,包括发送单元,该系统还包括:
操作单元,用于对所接收的短信进行操作;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操作的状态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检测的信息进行处理,以确认短信已被可靠送达。
优选地,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
删除模块,用于直接对短信进行删除操作;
移动模块,用于直接对短信进行移动操作;以及
第一打开模块,用于打开短信,但不进行短信内容的浏览操作。
优选地,还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添加发送标签,所述发送标签与短信一起被发送至接收台,检测所述发送标签;
插入模块,用于在短信内容的末尾插入浏览标签,所述浏览标签与短信一起被发送至接收台,检测所述浏览标签;
所述的操作单元包括:
第二打开模块,用于打开短信,并进行短信内容的浏览操作;
所述的检测单元还包括:
接口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台终端数据接口的检测。
优选地,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检测的状态信息进行记录以作为回执信息并发送到发送台;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所检测的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发送到第三方。
一种短信的应用方法,包括发送台发送短信至接收台,该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发送的时间;
接收所检测到的接收台对所述短信的操作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操作的状态信息,控制其他应用程序的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发送方发送短信至接收方之后,通过检测接收方对所述的短信的操作信息,进而确认短信已被可靠送达,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送方在向接收方发送短信之后往往不知道接收方是否已经阅读到短信内容的技术问题,具备使用方便的优点。
第二,接收方如果通过手机终端(接收台)的硬件接口如键盘、触摸屏对短信进行操作,则操作信息也会被检测到,从而,具备应用广泛的优点。并通过检测短信在接收台中被其设备所进行的操作状态回执来判断接收方的对短信的处置方式,从而能获得其真实全面的短信送达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创知识产权研究所,未经成都科创知识产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8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凉味剂的冰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LED发光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