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7120.0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2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岁忙;方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7;F21V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为该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以及将显示面板固定于背光模组的前框。背光模组一般包括背板及胶框,背板与胶框配合用以收容背光模组的各组件,该胶框除了固定该背光模组中的各种光学元件外,其还用于承载并收容该显示面板,该前框与该背板配合将该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各组件收容于其内并固定,业界常用的前框与背板的固定方式有卡扣配合以以及螺丝锁固。然而,由于显示面板由胶框承载并收容于其内,该上述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的模组宽度至少包含了显示面板本身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及胶框侧壁的宽度,再加上上框与下框的侧壁宽度,使得该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大,难于符合目前显示装置边框日益窄化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边框较宽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边框较窄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于显示画面,该第一表面包括显示区域及非显示区域,该背光模组邻近该第二表面设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光学模组、用于固定光学模组的胶框,该背光模组界定底部及顶部。该胶框的顶面界定该背光模组的顶部,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卡件,该卡件包括本体,该胶框的顶面及卡件的本体分别设置卡固结构,该卡件及胶框经由该卡固结构的卡合固定,从而将卡件固定至背光模组,该卡件的本体进一步与该显示面板的第二表面相固定,该显示面板经由该卡件固定在背光模组的顶部之上。
由于本发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第二表面粘接固定于该背光模组外,将显示面板固定在背光模组顶部之上,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因背光模组框架边框与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重叠代替了现有技术背光模组框架边框与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叠加,因此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明显变小,使得该显示装置更符合目前显示装置边框日益缩小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较好的窄边框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是由侧面观看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多个卡件粘接固定在显示面板第二表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组装后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显示装置 1、4
显示面板 10
第一表面 12
第二表面 14
卡件 20
本体 22
卡勾 25
背光模组 30
光学模组 31
光学膜片组 312
导光板 313
反射片 316
胶框 35
第一侧壁 351
顶面 352、452
阶梯孔 356
上部 357
颈部 358
下部 359
缓冲件 37
第二底板 454
背板 36
第一底板 361
第二侧壁 362
双面胶 4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显示装置1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分解图。该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卡件20以及邻近该显示面板10设置并为该显示面板10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30。
该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4,该第一表面12用于显示画面,该第一表面12包括显示区域及围绕在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域。其中,该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
该背光模组30邻近该第二表面14设置,其包括光学模组31、用于固定该光学模组31的胶框35、用于承载并固定该光学模组31及胶框35的背板36。该光学模组31可以包括光源(图未示)、光学膜片组312、导光板313及反射片316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7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