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折翼开式车厢的侧门锁定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26571.2 | 申请日: | 2012-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何兴华;马知才;金佳白;唐燕;王传妹;刘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E05B51/02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折翼开式 车厢 侧门 锁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折翼开式车厢的侧门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双折翼开式车厢的侧门的概念可以通过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298565C(折叠式滚动展示台伸展机构)等的阅读而释疑,因为在该CN1298565C的说明书内容及其附图中清楚地揭示了双折翼开式车厢的侧门,并且还阐述了配有这种车厢侧门的车辆的用途。
关于翼开式车厢的侧门锁定机构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747355Y推荐的“侧开门锁紧机构”,该专利方法虽然能够客观地体现说明书第2页第4-5行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是结构复杂和动作传递环节多为其缺憾,因此不论是制造还是安装均十分麻烦,尤其当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后需对锁钩与拉钩之间的锁紧力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十分麻烦,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2段。
经本申请人分析,上述专利方案的缺憾是因对翼开式侧门的锁定位置选择有失合理而产生的,因为专利教导的方案是在侧翼门(专利称侧门)的长度方向的下边沿的两端各固定一拉钩,在各拉钩上构成有一锁钩扣脚,由安装在车厢底梁上的锁定装置与锁钩扣脚相配合而达到对锁钩扣脚的释放或锁定,而由于锁定装置仅仅作为执行部件或称过渡部件,自身不能运动,因此专利方案配备了用于驱使锁定装置的锁钩动作的液压装置,由液压装置的动作而使锁定装置将锁钩扣脚扣住或释放(说明书第1页最后一段至第2页第3行)。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憾,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少动作传递环节、有利于体现优异的锁定效果并且锁定与开启快捷和有益于简化结构的双折翼开式车厢的侧门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双折翼开式车厢的侧门锁定机构,所述的双折翼开式车厢包括厢体和配设在厢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用于对厢体的厢腔开启或封闭的双折翼门,双折翼门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对应于所述厢腔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该第一门体的两端端面上各铰接有一举升臂的下端,而举升臂的上端与设置在厢体上部的动力连接,第二门体对应于厢腔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该第二门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门体枢轴连接,而第二门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两端各枢轴连接有一牵引杆的下端,牵引杆的上端通过牵引杆滑块与固定于厢腔的内壁上的滑轨滑动配合,所述侧门锁定机构的数量与所述举升臂的数量相等,各侧门锁定机构包括作用缸、锁舌和锁舌滑套,作用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厢体朝向所述厢腔的一侧,并且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朝向上,锁舌滑套固定在厢体朝向厢腔的一侧,锁舌的下端与所述作用缸柱连接,而上端与锁舌滑套的锁舌滑套腔滑动配合,所述举升臂的所述下端构成有一锁钩,当所述双折翼门处于对所述厢腔封闭状态时,所述锁舌对所述锁钩锁定,而当所述双折翼门处于对厢腔开启状态时,锁舌对锁钩释放。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锁舌的所述下端并且朝向所述作用缸柱的一侧延伸有一锁舌连接头,该锁舌连接头与作用缸柱的末端枢轴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作用缸柱的所述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所述锁舌连接头通过枢接轴与作用缸柱连接头铰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油缸或气缸。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蜗轮蜗杆箱或油马达。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当由动力带动一对举升臂而使第一门体连同第二门体对厢腔封闭时,举升臂的下端的锁钩与锁舌的侧面相对应,在作用缸的动作下,由作用缸柱带动锁舌伸出锁舌滑套而对锁钩阻挡,从而使双折翼门可靠地处于锁定状态,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动作传递环节少、锁定可靠、开启与锁定快捷并且结构简单的长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锁钩对举升臂锁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6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轴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饮料分配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