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冷却效果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26141.0 | 申请日: | 2012-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樊玉林;王春亭;高占杰;施美霖;潘春强;郭新杰;李江涛;刘伟;胡新文;张光宇;张毅;付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 |
| 主分类号: | H02K9/02 | 分类号: | H02K9/02;F28F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抽水 蓄能 机组 发电机 空气冷却器 冷却 效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厂发电机空冷器设备检修技术范围,特别涉及一种改进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冷却效果的方法。具体是针对抽水蓄能机组的进口发电机空冷器老化后冷却效果下降后的检修改造,并涉及进口备件采购周期长、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将进口空冷器进行局部国产化改造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是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的直属电厂,单机容量20万千瓦,共4台机组,每台机组安装8台空气冷却器,截止目前运行已达14年。空气冷却器为肋管表面式热交换器,用来带走发电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将多余热量传递流过管中的冷却水,达到冷却的效果。机组检修期间对空气冷却器进行压力试验,发现空气冷却器内部铜管路有部分渗漏缺陷,经检查确认,其中3#空气冷却器冷却水管渗漏为15%,铜管路开裂渗漏后进行封堵, 空气冷却器热交换能力下降,致使发电机冷热风温度偏高,影响发电机的可靠运行。根据DL / T 817 一2002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规定,如果铜管本身漏泄,可两头用楔塞堵死,但堵塞铜管的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10%,否则应更换新冷却器。目前运行的空冷器由奥地利维也纳SIROCCO公司制造,如从原厂定购备件存在价格高,供货周期长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立项对进口空冷器进行多项国产化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冷却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空气冷却器上水端盖内的上水腔隔板由一个改成2个,使上导水室由2个改成3个,下水端盖内增加一个下水腔隔板,因此空气冷却器的水流方向由单一的U形流向改为W形流向,提高空气冷却器换热效率;
2)在空气冷却器内增加冷却管,以增加散热效果及冷却器的传热余量,满足机组运行要求;
3)空气冷却器散热片由铝片改为散热效果更好的铜片材料;
4)空气冷却器导水室密封形式由石棉密封更换为橡胶密封,增加密封效果,提高密封使用寿命;
所述冷却管由4排130根增加至5排160根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经过改造后的机组经过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有效降低了发电机冷、热风温度,提高了冷却器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发电机运行安全性,减少采购和维护成本。所采取的技术都可以推广到其他水电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空气冷却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气冷却器中冷却管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空气冷却器上水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气冷却器下水端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冷却效果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图1所示为空气冷却器结构示意图。图中,由定子槽钢4焊接成架体,在架体两端通过螺栓6分别固定上水端盖15和下水端盖13,上水端盖15和下水端盖13同时5压紧螺钉16压紧;在架体两侧面固定散热片2,冷却水管5排列在架体内,冷却水管5两端口分别对着上水端盖内的上导水室8和下水端盖内的下导水室11,在架体顶面焊接两条补偿电条3;下水端盖13内中部固定下水腔隔板12,将伸入下导水室11的冷却水管5等分成两部分;在上水端盖15内焊接两块上水腔隔板10,将上导水室8分成三部分,在两端部分分别焊接冷却水进水口9和冷却水出水口7,并在冷却水进水口9和冷却水出水口7焊接连接法兰14;所述三部分中两端部分的面积相同,并且为中间部分面积的面积的二分之一;中间部分的冷却水管5靠近冷却水进水口9的一半为出水,靠近冷却水出水口7的一半为进水;在上水端盖15、下水端盖13、上水腔隔板10和下水腔隔板12与架体的接触面之间都有橡胶密封圈1密封;使等分成两部分的下导水室11 将两部分内进出水口接通,同理,上导水室8中间部分将本部分内的进出水口接通,从而使空气冷却器内冷却水管5的冷却水形成W形流向,与原始空气冷却器的单一的U形流向相比,增加散热效果及冷却器的传热余量,满足机组运行要求。
图2所示为空气冷却器中冷却管排列结构示意图,被分成三部分的上导水室8,8.1部分内冷却水管将冷却水进水口9的冷却水流进下导水室11一半导水室,中间分为两部分,8.2部分内冷却水管为下导水室11一半导水室的出水,8.3部分内冷却水管将下导水室11一半导水室的出水返回下导水室11的另一半导水室,另一半导水室将返回的冷却水再通过上导水室8的8.4部分内冷却水管返回上导水室8的8.4部分内(如图4水流方向所示),从冷却水出水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未经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6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