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进气分室结构的滤袋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5391.2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5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崔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众星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进气分室 结构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方案属于除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下进气分室结构的滤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袋式收尘器是很常用的收尘设备。现有的袋式收尘器一般包括灰斗、箱体、滤袋、进风道和出风道,灰斗位于箱体下方,箱体下部的侧面开进风口,箱体的顶部开出风口,滤袋在箱体内。进风道为进风口至滤袋外的箱体内空间,出风道为滤袋内至出风口的箱体内空间,进风道和出风道被滤袋隔离。其工作原理是,烟气自进风道经过滤袋至出风道,再排出大气,滤袋外壁滤除烟气中的粉尘,然后粉尘落入灰斗。该结构的问题是,烟气直接吹到滤袋上,尤其是颗粒较大的粉尘对滤袋冲击力较大,会损害滤袋,同时,所有粉尘都积累在滤袋外壁上,容易造成滤袋上滤孔的阻塞。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下进气分室结构的滤袋除尘器,包括灰斗、箱体、滤袋、进风口、出风口、进风道和出风道,灰斗位于箱体下方,箱体的顶部开出风口,滤袋在箱体内,滤袋有多个;进风道为进风口至滤袋外的箱体内空间,出风道为滤袋内至出风口的箱体内空间,进风道和出风道被滤袋隔离;所述进风口开在灰斗上。具体来说,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在灰斗侧面的上部。
还包括脉冲喷吹装置,该装置包括压缩空气气源、喷吹管、气阀和喷嘴;所述喷吹管的一端经过气阀连接压缩空气气源,另一端封闭;所述喷嘴的数量与滤袋的数量一致,喷嘴连接在喷吹管上;每个喷嘴朝向一个滤袋的开口端。
所述灰斗下方连接有卸灰装置。
所述喷嘴是文丘里管。
本除尘器采用下进气分室结构,含尘烟气由进风口进入灰斗;部分较大的尘粒由于惯性碰撞、自然沉降等作用直接落入灰斗,其它尘粒随气流上升进入各个袋室。经滤袋过滤后,尘粒被阻留在滤袋外侧,净化后的气体由滤袋内部进入出风道,经过出风口排入大气。灰斗中的粉尘定时或连续由及刚性叶轮卸料器或翻板阀等卸灰装置卸出。
本除尘器的脉冲喷吹属于低压强力清灰。当脉冲气流喷射时,瞬间高压空气由于文丘里管诱导作用而抽吸周围高于本身五倍的二次气流冲入滤袋。所产生的压力对滤袋作用时加载速度极快,由袋口向袋底端讯速传递,引起袋壁及粉尘层的拉伸、压缩、剪切、使粉尘层破裂、脱落、清灰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灰斗1、箱体2、滤袋3、进风口4、出风口5、喷吹管6、喷嘴7、卸灰装置8,箭头所指方向为空气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下:
一种下进气分室结构的滤袋除尘器,包括灰斗、箱体、滤袋、进风口、出风口、进风道和出风道,灰斗位于箱体下方,箱体的顶部开出风口,滤袋在箱体内,滤袋有多个;进风道为进风口至滤袋外的箱体内空间,出风道为滤袋内至出风口的箱体内空间,进风道和出风道被滤袋隔离,所述进风口开在灰斗上。具体来说,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在灰斗侧面的上部。
还包括脉冲喷吹装置,该装置包括压缩空气气源、喷吹管、气阀和喷嘴;所述喷吹管的一端经过气阀连接压缩空气气源,另一端封闭;所述喷嘴的数量与滤袋的数量一致,喷嘴连接在喷吹管上;每个喷嘴朝向一个滤袋的开口端。
所述灰斗下方连接有卸灰装置。
所述喷嘴是文丘里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众星环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众星环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5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